北市高中生情緒失控打老師 專家:環境單純較有幫助
專家指出,特教生可能合併情緒障礙、自閉等不同類別,可能對當下或人際情境較敏感,較難一概而論,環境單純化對孩子較有幫助。示意圖與新聞事件無關。本報資料照片
臺北市某高中有學生生疑因情緒失控,對教師吐口水、毆打,校方表示該生是特教生,後續將開相關會議,未來也會引進外界資源共同幫助孩子。專家指出,特教生可能合併情緒障礙、自閉等不同類別,可能對當下或人際情境較敏感,較難一概而論,環境單純化對孩子較有幫助,統計近20年來,身心障礙學生人數增加81%、自閉症增加14.7倍、情緒行爲障礙增加近4倍,主要和醫療普及診斷人數增加與家長重視孩子的發展有關,教育單位應盤點相關人數與資源量能。
老師原本在管教學生,學生情緒不穩直接衝向講臺,作勢要揍教師,怒嗆「你還是認爲你沒錯嗎」、「我在忍耐」,老師則冷靜迴應。校方表示,該學生是特教生有情緒障礙、暴力傾向,當時與老師在言語上可能無法溝通。
校方表示,該教師爲科任,可能當下學生不滿老師迴應,引發情緒,但老師沒有惡意,在這種情況的孩子須把思緒梳理纔會冷靜,遇到這類孩子,其實對學校、老師、家長、孩子本人都很辛苦,未來會請求外面資源介入,共同幫助孩子。
針對這類學生,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精神科醫師李俊宏說,通常這類的孩子,每一個都會有不同狀況,雖然以「特教生」當作代稱,但背後有不同診斷,例如智能不足、合併自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早發性思覺失調等,有些針對當下或者人際情境比較敏感,難以一概而論。
李俊宏舉例,合併自閉症的孩子對生活作息稍微固着,如果當天環境刺激變多,例如部分校園周邊,會有廟會陣頭經過,孩子聽到較大聲響時,情緒會比較激動,在課堂上可能就會有過激的情形,環境單純一點對這樣的孩子較有幫助,適時「打斷」已經逐漸緊繃的情緒狀態。
李俊宏進一步指出,當天講授的課程內容不習慣,也可能產生影響,建議維持生活常規與教學常軌恆定性,如遇到演練、分組作業需求,老師要提前協助因應相關變動,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適度給予彈性,例如帶離現場、從事孩子喜歡的活動等。
李俊宏引用國內一項調查指出,2000年至2020年,身心障礙學生人數增加81%、自閉症增加14.7倍、情緒行爲障礙增加近4倍,主要和醫療普及診斷出來的人數增加,與家長重視孩子的發展有關,畢竟現在對孩子的教養,大多已不像過去只要吃好、睡好就足夠,有些家長非常警覺,發現狀況就會帶孩子到醫療院所或心理諮商系統評估。
李俊宏說,融合式教育是目前的期待,可以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接觸不同社會面向,對於去除污名化以時很好的學習,同時在校園內外也要有相關資源提供協助,班內如各縣市教育單位規畫,讓老師有進修資源;班外則可藉由照護網絡,媒合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心理諮商或語言治療等專業領域人員,但和預算、時數、校園輔導諮商系統轉銜等也都有關。
個別化教育計劃(IEP)是指爲每一名身心障礙,且具有特殊教育或相關服務需求的學生,所擬定的教育計劃,李俊宏說,這個計劃可以讓教育助理人員,協助孩子在學校進行融合式教育,但這是理想的狀態,畢竟在偏鄉或離島縣市,相關資源媒合不易,學生跟家長都辛苦。
當老師同時面對特教生和一般學生時該如何處置,也是教育現場的一大課題,李俊宏表示,教育單位可能要去盤點,目前特教生的分佈跟需求,現在這部分執行臨牀經驗上會有一些困難,不只孩子跟教師端,有時候在家長端照護上也有困難,因爲有些家長照顧到身心俱疲,有些則是對孩子過度保護、老師也難以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