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強制老舊建物外牆健檢月底到期 完成申報不到2成

北市外牆剝落砸傷路人,引發公安疑慮,北市府雖然率全國之先,提出「臺北市建築物外牆安全診斷檢查及申報」,但至今申報率僅只有不到1成5。(本報資料照)

臺北市建築物外牆剝落意外頻傳,今年截至目前爲止已發生37件。而爲了防止意外發生,北市府首創強制商業區大樓超過30年,且11樓以上的大樓於今年6月底前要進行申報。不過距離6月底僅剩不到半個月時間,卻只有14.8%的大樓完成申報,也讓議員質疑市府遭疑漠視、坐等市民受罰。建管處說,這與費用高、社區整合難有關,會加強輔導至年底,正研議修正配套措施。

臺北市政府領先全國,首創「臺北市建築物外牆安全診斷檢查及申報」,其中針對坐落在商業區,30年以上、11樓以上的大樓,必須於本月30日前申報,否則開罰1至5萬元,限期未改善罰5至10萬元,市府補助診斷費8千元、檢查費3至8萬元。而根據建管處統計,北市內有913棟應申報,但截至目前爲止還有777棟未完成,申報僅約1成5。

國民黨臺北市議員汪志冰舉例,北投一位大樓管委會主委找了5家不同規模機構與業者估價,結果屋齡30年、面積1萬多平方米的12層樓建物,報價落差達7倍之多,最高225萬元、低至30萬元,還要收取出勤、吊車、行政等巧立名目額外費用,若真要修繕又是一筆沈重負擔,因此該名主委也揚言「政策沒調整就不打算申報,反正罰錢都還比較便宜。」

汪志冰直言,除了計費價格不透明,光檢查費用對於一般社區大樓就是一大負擔。如果住戶不堪負荷或擺爛不申報,市府一番美意的政策就形同虛設。汪志冰強調,3年一次的 複檢頻率不僅勞民傷財,更有圖利業者之嫌,應建立投訴機制因應價格亂象、延長檢查申報期限、放寬重檢間隔年限,以及視大樓量體規模調整補助比例。

議員許家蓓認爲,市府本意是爲了維護外牆安全而非開罰,但申報率低是事實,加上現在也在推動全市15年、11樓以上大樓全面申報,建管處必須儘快找出問題改善,要是因費用太高,應協助輔導社區或提高補助金額,甚至評估展延申報期限,再給市民一點時間,別讓保護民衆安全的政策淪爲另類擾民。

北市府建管處也坦言,申報率低與診斷檢查、修繕費用支出高有關,其次是整合不易,有管委會的大樓須召開區分所有權人會議,要是沒有管委會,邀集住戶會有困難度。價格部分,將整理各家費用並儘速公告在建管處官網,作爲民衆評斷合理與否的參考依據。對於申報期限將至,建管處則強調,會加強輔導民衆申報到年底,並以「輔導爲主,裁罰爲輔」爲原則,目前已在研議修正分期分類的時程表、輔導期、申報頻率等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