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推動空品改善有成 PM2.5接近世衛級標準

臺北市環保局製作圖表,顯示自2014-2022年11月臺北市空氣品質逐年改善。(臺北市環保局提供/陳薏雲臺北傳真)

北市推動清新空氣行動有成!依環保署最新公佈的全臺細懸浮微粒(PM2.5)標準檢測結果顯示,臺北市迄11月1日止,PM2.5年均濃度已降至10.1μg/m3,相較103年大幅減量近五成,不僅爲六都第一,且相當接近世界衛生組織第四階段建議值10μg/ m3,爲北市邁向2050淨零排放與建構宜居永續城市奠定良好基石。

環保局表示,北市PM2.5年均濃度改善至去(2021)年11.8μg/m3,首度低於美國國家標準12μg/m3;今年因雨除作用增加,加上2015年開始推對清新空氣行動,使北市PM2.5年均濃度更降至10.1μg/m3,相對「清新空氣行動」推動前,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濃度分別由45.2μg/m3、3 ppb、21.8 ppb降至20.2μg/m3、1ppb、14.6ppb,其中臭氧8小時值更由63.8 ppb降至58.9ppb,已連續2年低於臺灣空品標準60ppb,整體空品改善績效卓越。

環保局指出「清新空氣行動」透過「低污染、綠運輸、區域聯防」三大面向,重點成效包括:加嚴鍋爐硫氧化物排放標準(由300ppm降至50ppm),使北市由無煤城市更精進爲無重油使用,逐步汰除化石燃料;協商松山機場航空燃油硫含量自主減量,較法規加嚴90%。

另也嚴管制易致油煙之燒烤業及排餐館,促使餐飲油煙防制設備平均效率達85%以上;引進28臺具有抑制懸浮微粒功能的小型掃街車;完成清潔車輛加裝濾煙器共356套。

並劃設全國最多二期13處空氣品質維護區,加嚴管制柴油車廢氣排放,使維護區內PM2.5濃度改善達21%;淘汰老舊柴油車及機車約11.8萬輛;全市電動機車設籍數佔比達7.5%及新購電動機車佔比均爲全國第一。

環保局表示,空品改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未來將以世衛級空品爲目標,除持續削減PM2.5外,亦將因應臭氧問題,優先針對臭氧前驅污染物(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進行管制,並搭配2050淨零排放之減碳路徑,邁向宜居永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