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議員配票消極 藍綠基層焦慮
年底臺北市議員選舉加溫,各黨派常透過聯合競選配票穩定席次,但國民黨透過責任裡平均票源的做法效果有限,而民進黨至今未與各選區候選人討論,導致部分藍綠基層焦慮。圖爲民衆參與選舉投票,非新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年底臺北市議員選舉加溫,各黨派常透過聯合競選配票穩定席次,但民進黨至今未與各選區候選人討論,而國民黨透過責任裡平均票源的做法效果有限,導致部分藍綠基層焦慮;今年強勢參戰的民衆黨則稱,傳統配票在新興政黨行不通,候選人只能各自努力。
過去藍綠陣營採聯合競選,通常會印聯合文宣並共同造勢,以出生月份、身分證字號配票,並要求不能喊搶救、唯一支持。
今年國民黨部分選區有「超強吸票機」,例如第2選區內湖、南港有超級強棒李彥秀,第3選區松山、信義也有空戰實力堅強的王鴻薇、徐巧芯,一旦選票衝高導致得票懸殊,將影響整體席次。
國民黨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強調,每個人魅力不一樣,不會要求齊頭式平等,北市各區都有分配責任裡,區黨部的幹部須按照責任裡輔選,候選人應爭取每一張所配的票都到位,並拓展中間選民及其他政黨票,黨部也會針對較弱的候選人加強。
有議員認爲,責任裡達成率沒有辦法100%,且僅是針對黨員,對選舉大局影響有限,建議以身分證或生日方式「全面性配票」;有民調中後段的議員對於市黨部未積極處理,大嘆「沒期待就沒傷害」,稱只能更努力勤跑爭取認同。
而執行共同配票多年的民進黨,今年卻靜悄悄,新人只能自求多福。民進黨臺北市黨部主委張茂楠表示,相關討論時程確實延宕,恰好近期要抽選舉號次,他將尋求、整合各區議員意見,不敢說最後一定會成,但會朝此方向前進,拚26席全上。
有綠營人士直言,若要協調聯合競選配票,7月黨部主委交接後就該談妥,討論配合程度要多高、是否要做聯合文宣等,如今選舉只剩1個月,早已錯過最佳時機,頂多和黨籍市長候選人陳時中聯合站臺、造勢。
民衆黨共提8席,其中第6選區大安、文山及第1選區士林、北投均提名2人,過去曾喊「先保1再擴2」的市黨部主委林國成則表示,衆人只會在公共議題上聯合作戰,但各選區需要各自努力爭取支持,不會特別協調,況且民衆黨屬新興政黨,選民投票自主性高,操作傳統配票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