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美國在阿富汗的西貢時刻(溫承澤)

美國總統拜登對於喀布爾迅速淪陷出乎意料之外,美國是因爲911事件後決定入侵阿富汗推翻拒絕交出賓拉登的塔利班政權,但很諷刺的是,塔利班將在今年的9月11日慶祝重新掌控阿富汗。(路透社)

8月15日,塔利班組織大搖大擺地進入阿富汗首都Kabul、佔領阿富汗總統府,並宣示了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the Islamic Emirate of Afghanistan)迴歸。過去塔利班掌控阿富汗時(1996-2001)未能控制北方地區,但這次的重返執政則是徹底控制了阿富汗。

和塔利班的勝利對比,美國匆忙撤離的情景顯示了美國政府此次撤軍計劃的失敗,並有許多人說此次阿富汗淪陷的場景-美國急忙摧毀機密文件、用直升機撤離外交官、將美國軍事裝備遺棄至塔利班手中-是自從1975年美國撤離西貢以來,美國外交上最大的羞辱。

白宮雖對塔利班揮軍迅速的進展感到相當震驚,但事實上,美國軍事將領與情報單位早已警告並預測美軍的撤離會帶來嚴重後果—在拜登宣佈撤軍的兩週後,塔利班就於5月1日開始進行這一連串的攻擊。

美國是因爲911事件後決定入侵阿富汗推翻拒絕交出賓拉登的塔利班政權,但很諷刺的是,塔利班將在今年的9月11日慶祝重新掌控阿富汗。

川普政府時期,白宮派遣小布希政府的駐阿富汗大使Zalmay Khalilzad與塔利班立下「和平」條約,但顯然塔利班完全沒有意願要實現條約諾言。而拜登政府則盼透過外交途徑解決阿富汗難題,派遣Zalmay Khalilzad前去警告塔利班不要透過武力奪取阿富汗,在阿富汗淪陷以後則改成警告塔利班不要傷害美國人和美國的阿富汗盟友;而拜登的白宮新聞秘書Jen Psaki則提到若透過武力奪取阿富汗,國際社會不會認可塔利班的政權。但塔利班根本不在意是否被國際認可;而且事實上,中國、俄羅斯、巴基斯坦已經要準備認可塔利班政權了。

最悲劇的是,塔利班的迴歸並非完全不能避免。事實上,美國兩黨阿富汗研究團隊(the bipartisan Afghanistan Study Group)今年指出,4500名美軍將足以提供阿富汗國防軍訓練、建議與協助;支援聯軍;執行反恐任務;以及保衛美國大使館。而就算拜登不願意留數千名美軍於該國,共和黨參議員James Inhofe也提到至少留下1000名美軍於該地到至少2022年春天,讓美國在阿富汗政治與安全環境變化時能維持反恐武力;協助阿富汗政府進行情報、監控與偵察任務;並以美軍存在作爲對中國大陸與伊朗的嚇阻,使美軍在該區繼續扮演穩定力量。

美國前國安顧問H.R. McMaster與學者Bradley Bowman也指出,留守部分美軍可以有利於支援阿富汗的空軍與情報蒐集任務,並留下武器承包商來協助維修飛機與直升機。即便拜登要撤軍,也應該將撤軍條件建立在阿富汗的發展情勢(如川普與塔利班的協議要求塔利班不許以武力佔領首都),並在撤離的同時持續給予阿富汗政府軍空中支援;而非拜登那樣在正值塔利班戰鬥季節(塔利班約莫在春天開始攻擊、夏天攻擊最猛烈、冬天去到巴基斯坦過冬)時,迅速、徹底、失序的撤退。

拜登提到是川普政府時期決定於5月以前撤離阿富汗,自己只是將日期延後到9月11日(911事件20週年)。此外,拜登也提到他在阿富汗問題上別無選擇,美國只能遵循川普政府與塔利班達成的協議,他說若美國不遵循協議,塔利班就會再度攻擊美軍作爲迴應,美國就得再次在阿富汗增兵—儘管塔利班徹底違背了協議內容。

況且,自從拜登上任以後,已透過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推翻川普政府的許多國內外政策,爲何在阿富汗問題上只能遵循川普,別無選擇?無疑地,川普與拜登都希望達成「終止無止境的戰爭」與「帶美軍回家」這樣政治上受歡迎的政策。但就在美國大衆看見塔利班是如何踐踏人權—如強迫15歲以上女孩或40歲以下寡婦嫁給塔利班戰士,並拒絕女性受教育的權利,並知道這災難是可以被避免的以後,又或者若恐怖組織如ISIS、蓋達組織重新壯大並威脅美國本土時,撤軍的決定是否會一樣受歡迎?

政治評論員David French指出,小布希政府決定入侵阿富汗是爲了迴應911攻擊事件、摧毀匿藏蓋達組織的塔利班政府。其首要任務是要確保美國不會再受到這樣的恐怖攻擊。次要的任務纔是「國家建立」協助阿富汗政府站穩腳步。顯然,911事件後的20年來美國不曾再受到恐怖攻擊,這代表美國成功達成了首要任務;然而,在阿富汗「國家建立」上,則較沒有那麼成功(政府貪腐、經濟表現差…等)。

現在美國因次要任務的表現不佳,決定捨棄首要任務的成果—塔利班重新建立伊斯蘭酋長國,意味着阿富汗勢必將再度成爲蓋達組織與ISIS的避風港。塔利班神學士政權的勝利將威脅美國國家安全;阿富汗撤軍的混亂將嚴重傷害美國作爲世界強權的信譽。

(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雙主修韓語系、以色列阿巴埃班智庫亞洲政策計劃學人、大九學堂第二屆學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