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壯大臺灣的即時通訊軟體,外國行,臺灣沒理由不行(賴祥蔚)
現代人習慣用手機聯繫,LINE是許多人常用的即時通訊軟體。(示意圖/shutterstock)
即時通訊(Instant Messaging,簡稱IM)已經幾乎變成每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不管是公務來往或私下聯絡,都離不開即時通訊軟體,甚至已經打破了傳統的上下班與公私界線。
令人好奇的是:爲什麼臺灣多數民衆使用的即時通訊軟體,都是外國軟體?這裡面難道沒有不利於臺灣產業發展的問題嗎?甚至無限上綱一下,如果總統、院長、部長等公務人員平常使用的也都是這些外國的即時通訊軟體,難道沒有國安問題?
這其實不是一個新問題,回想筆者在1996年開始使用ICQ,這是以色列開發的軟體,當時還沒來到行動上網普及的年代,跟生活的緊密性還不高;但是到了2013年臺灣開始有了本土的即時通訊軟體,例如揪科(Juiker),這時即時通訊的使用已經普及化,而主流都是國外來的即時通訊軟體,這個問題就開始讓人深思。
10年來,似乎沒有太多人關注這個議題。或許,是隻有學者關注,但是真正具有影響力的決策者卻不夠關心,所以至今沒有什麼人試圖解決。臺灣在很多傳統的通訊傳播都很重視本土化,例如政府對電信與有線電視系統都嚴格把關,不會輕易讓外資進入;然而在網路時代,即時通訊軟體與網路影音平臺在臺灣的發展,卻是如入無人之地。臺灣想要壯大本土的網路影音平臺,坦白講難度比較大,但是想要壯大臺灣自制的即時通訊軟體,就沒有這麼困難。
行政院在2014年曾經禁止官員使用外國即時通訊軟體討論公事,2015年更要求各部會改用我國自己研發的揪科即時通訊軟體。不過當時推行的力道有限,加上使用介面方便性以及資費等因素,落實不易,對一般民衆的影響當然也不夠深遠。2016年政黨輪替,又有若干考量,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
很多網路服務都受到平臺經濟的影響,大者恆大,所以網路影音平臺做大之後,內容也強,要推動本土影音平臺來取代國際影音平臺很困難;即時通訊軟體這方面的限制稍微少一點,雖然大家都會選擇最多親友使用的即時通訊軟體,但是隻要願意推動,要讓使用者更換即時通訊軟體,或者多使用一種軟體比較不困難。
從國安的角度來看,美國先前嚴厲禁止TikTok,一方面是擔心通訊內容泄密。即使主要的即時通訊軟體都宣稱支援端對端的加密,但業者保存的後設資料(metadata)有無通訊內容,只有業者知道。除此之外,美國也擔心TikTok透過大數據可掌握政府官員的網路及實際足跡。
展望世界各國,有不少國家早就認真在做這件事,例如瑞士軍方就禁止使用外國的即時通訊軟體,只准許開放國產的Threema。
更積極的是韓國,韓國自行研發的即時通訊軟體KakaoTalk,在韓國的滲透率早就超過9成,創辦人金範洙也成爲韓國首富。
提起韓國,很多人比較熟知的是韓國這幾年發展本土影視產業成功,「韓流」席捲世界,不但讓韓國的文化主權受到彰顯,也帶進來大筆收入。有人不免感嘆:韓國行,臺灣爲什麼不行?難道不只影視產業如此,即時通訊軟體也一樣嗎?那麼再看看越南。
越南公司VinaGame在2012年推出的即時通訊軟體Zalo開發,逐年成長,很快在越南的滲透率就超過9成;Messenger是第二名,滲透率8成多。
韓國行、越南行,臺灣絕沒理由不行。臺灣本土研發的即時通訊軟體有好幾家,包括臺灣大、遠傳都有即時通訊軟體。只要有心,產官學合作提出策略推動整合,必能壯大臺灣自制的即時通訊軟體。
(作者爲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歷史小說作家)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