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推薦,《基因傳》作者6年後再出新書:我們正在步入細胞世紀……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這是今年讓衆多讀者期待已久的重磅新書。

作者,悉達多·穆克吉,腫瘤學家、血液學家、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副教授。擁有斯坦福大學生物學學士學位、牛津大學免疫學博士學位,以及哈佛醫學院醫學博士學位。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癌症治療和與血細胞有關的基因功能上。

悉達多·穆克吉

本職工作之外,穆克吉還是一位科普作家,已經出版了數部享譽全球的暢銷書——《基因傳》《癌症傳》《醫學的真相》等。

其中《癌症傳》榮獲普利策獎,並被改編成3集長達6小時的紀錄片,由美國公共電視網(PBS)播出。

作爲穆克吉的忠實讀者,比爾·蓋茨幾乎在每本新書發佈時,都會第一時間閱讀並向全球推薦。

在中國,他的《癌症傳》榮獲文津圖書獎,常年高居豆瓣熱門醫學科普第一的位置,收穫讀者高達9.0分的評分;《基因傳》中文版更是甫一上市就登上最受關注圖書榜非虛構類No.1的寶座,在豆瓣上獲得8.6的高分。

《癌症傳》

點擊圖片,即可下單

時隔6年,穆克吉再次爲我們帶來了新作——《細胞傳》,書名一如既往地簡潔大氣。

這本書回答了這樣一個根本性的前沿問題:我們爲什麼總會不斷地生病?悉達多·穆克吉將答案指向了生命的基本單元——細胞。

穆克吉以海量的歷史和學術細節,將一代代科學家如何發現細胞、瞭解細胞到利用細胞進行治療的故事,以優美且通俗的語言彙集成書,爲我們帶來了這本關於細胞的科學史詩。

《細胞傳》

點擊圖片,即可下單

這本書的吸引力,可以通過這樣一系列獎項反映出來:

被《經濟學人》、紐約公共圖書館評爲年度最佳圖書;

比爾·蓋茨將它列入自己的2023年度書單;

獲得美國出版商協會(AAP)2023年PROSE生物與生命科學卓越獎、2023年美國專業與學術傑出出版獎,對《細胞傳》的學術價值基於了高度認可;

獲得2023年肖託誇獎,則是對這本書文學性的肯定……

《細胞傳》也登上了哈佛校報,向全校師生推薦。可以說,這本書無論是專業性,還是文字上的可讀性,都獲得了美國業內外的一致好評。

爲了將原版的優質內容原汁原味地呈現在中國讀者眼前,此次《細胞傳》的中文版,阿信爲大家請來 《癌症傳》《基因傳》譯者——馬向濤博士。

馬向濤畢業於北京大學並獲得外科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外科腫瘤學臨牀與基礎研究,也是中國癌症基金會腫瘤人文協作組副組長,學科背景和翻譯經驗都讓人信賴。

除此之外,馬向濤還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北京市扶貧協作突出貢獻獎、北京市扶殘助殘先進個人、首都優秀醫務工作者獎章,目前致力於醫學人文傳播與健康知識科普。

馬向濤

通過馬博士優美細膩的譯筆,《細胞傳》將帶領我們踏上一段非比尋常的旅程:通過了解細胞的解剖、生理、行爲,以及它們與周圍細胞的相互作用來認識生命。

瞭解細胞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其中蘊藏着醫療未來的前進方向,髖部骨折、心臟驟停、阿爾茨海默病、艾滋病、肺炎、肺癌、腎衰竭、關節炎——所有這些“疑難雜症”都可以被重新理解爲細胞或細胞系統功能異常的結果。

認知的革新引領着醫療技術的進步,很快,我們將用細胞而不是藥丸治癒疾病。

從基因世紀到細胞世紀,通過這本書我們將理解醫學和新人類的無限可能。

改變大世界的小粒子

細胞生物學的每一次進步都改變了醫學的發展方向,同樣,也改變了我們人類對自身存在與生活的認知。

1665年1月,羅伯特·胡克出版了一本名爲《顯微圖譜》的著作,詳細描述了他在顯微鏡下的實驗與觀察。

其中有一張軟木截面圖,胡克描繪了一個由規則的多邊體結構構成整體,這一個個“小盒子”組成的結構,他將它們命名爲cell(細胞),這個單詞源自拉丁語中的“cella”,意思是“小房間”。

羅伯特·胡克在《顯微圖譜》(1665年)中繪製的一片軟木截面圖

十餘年後,列文虎克利用自己製造的顯微鏡觀察到了一滴水中的龐大微生物世界。

這是人類第一次“看見”細胞。

此後許多動植物學家用越來越精確的顯微鏡來觀察動植物標本以瞭解其微觀亞結構。

兩個世紀後,植物學家馬蒂亞斯·施萊登與動物學家特奧多爾·施旺合作發現了在所有生物裡同樣適用的細胞理論:所有生物均由一個或多個細胞組成;細胞是生物結構與組織的基本單元。

而細胞起源的奧秘則由魯道夫·菲爾紹破解。菲爾紹在施萊登與施旺的理論後添加了三條新原則:一切細胞來源於細胞;細胞生理學決定了正常生理功能;疾病是細胞生理功能紊亂的結果。

魯道夫·菲爾紹

以上這五項簡潔的原則構成了細胞生物學與細胞醫學的支柱,它們徹底顛覆了我們對人體的理解。

自此以後,醫生診斷疾病時無須考慮蓋倫體液、精神失常、內在癔症、神經症或氣,也不必尋求上帝的旨意作爲病因或治療的依據。解剖結構的改變或症狀表現的範圍,均可追溯至細胞的改變與功能障礙。

新的學科建立並引領了細胞世紀的來臨 ,我們開始接近疾病的本質。

1859年,路易·巴斯德通過鵝頸瓶實驗巧妙證實了肉湯的腐敗是由空氣中的細菌造成的。1876年,羅伯特·科赫成功用炭疽桿菌使健康小鼠患上了炭疽病,首次用系統科學的方式揭示了微生物細胞與疾病之間的關係……

路易·巴斯德

細菌、細胞與風險理論由此生髮,時至今日仍是醫學診斷藝術的核心。

細菌理論給醫學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催生了唯一確定能夠用於預防感染的無菌、衛生與消毒技術。

1910年,保羅·埃爾利希與秦佐八郎博士發現了首個抗生素灑爾佛散,很快,抗生素就像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這種改變醫學發展歷程的治療手段,通常針對微生物細胞與宿主細胞之間的差異進行攻擊。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每一種抗生素都是一種“細胞藥物”,即一種依賴於微生物細胞和人類細胞之間差異的藥物。我們對細胞生物學的瞭解越多,我們就能夠發現更細微的差異,從而學會創造出更強效的抗菌劑。

點擊圖片,即可下單

細胞療法與新人類

細胞療法並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麼遙遠,它就在我們身邊,早已潤物細無聲地改變了很多事情。

例如輸血,就是第一種現代形式的細胞療法。抗生素與輸血,已經深深根植於醫學實踐中,以至於我們很少將它們視爲“細胞療法”。但是它們起源於我們對細胞生物學的理解。

隨着人類對血液和血細胞的認知不斷更新,輸血顯現出了它對醫學的深遠影響,它爲外科手術、治療貧血、癌症化療、創傷醫學、骨髓移植、分娩安全以及免疫學的未來奠定了基礎。

人類使用最廣泛的細胞治療項目,還有體外受精(IVF)。

這項技術的誕生充滿了激烈的動盪與爭論,遭遇了無數猛烈抨擊。儘管伴隨着科學敵意、個人競爭、公衆異議甚至是醫學異議,但當體外受精技術成功將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上,快樂與憧憬蓋過了其他。

體外受精在過去的四十多年間一直是一種生殖選擇,已有八百萬到一千萬名嬰兒因此誕生。人們對這種技術已經非常熟悉,因此忽視了體外受精就是細胞醫學:通過治療性地操控人體細胞,來改善一種古老而痛苦的人類疾病——不孕症。

《每日郵報》報道路易絲·布朗出生

時間來到今天,我們正在見證一種新醫學的誕生,即細胞被重新用作治療疾病的工具,而這就是細胞工程。

這是一個歷經數百年的積累,包含着幾代科學家與細胞的鬥智鬥勇。如果要給成千上萬研究人員的辛勤血汗找一個代表,那就是勇敢堅強的埃米莉·懷特黑德。

年僅5歲的她患上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在經過多次化療無效後,接受了CAR-T細胞療法,這種療法通過改造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來攻擊癌細胞。

懷特黑德的治療非常成功,她的免疫系統通過武裝T細胞殺傷癌症得以重建,骨髓與血液中都檢測不到癌症標誌物。她令人驚歎的痊癒,改變了細胞療法的歷史。

埃米莉·懷特黑德每年拍攝照片紀念治癒癌症

或許,一種新型療法正在誕生。隨之而來的是一種新型人類。

“新人類”不是指科幻和英雄電影裡擁有超出常人能力的人類,而是一種通過修飾細胞重新構建的人類。

基因治療、基因編輯與基因選擇在過去的十年裡一直是倫理學家、醫生和哲學家關注的焦點。但是基因無法脫離細胞生存。

人體真正的“原料”不是信息,而是信息通過細胞被激活、解碼、轉化與整合的方式。我們正從基因世紀過渡到與之交相輝映的細胞世紀。

點擊圖片,即可下單

達摩克里斯之劍

對細胞分裂的理解改變了癌症醫學與體外受精,但細胞技術的發展,也迫使我們進入陌生倫理領域。

隨着遺傳學與細胞工程的聯合力量觸及人體與人格的新深度,“道德景觀”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擺脫疾病蹂躪與增強人類特徵之間的邊界正在變得模糊。

當人類掌握了操控生命的技術,卻無法約束持有技術的人,細胞技術就會變成懸在全人類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如今,細胞工程已經允許我們利用重編程細胞重建部分人體。隨着人類對這個領域的理解不斷深入,新的醫學與倫理難題已經出現。

目前,全球的醫學與科學社團正在忙於制定監管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規則與標準。一些人呼籲實施國際禁令,但是缺乏強制執行的權力。另一些人則希望允許使用基因編輯來治療極度痛苦的疾病,然而什麼樣的疾病才符合條件呢?

無可否認的事實是:我們已經打開了細胞的黑箱。如果現在就把箱子關上,那麼可能會錯失未來良機。

這些爭論不會輕易得到解決。要找到一個合理的答案,甚至是一種妥協的方式,唯一的途徑是確保關於科學干預限制以及細胞技術前沿的議題一直襬在桌面上。

我們對細胞的認知需要和細胞技術一起成長。

點擊圖片,即可下單

更好版本的自我

細胞向人類揭示了全新的世界。生命之中有生命,複雜的生物體是由微小、獨立、自我調節的單元組成的集合體。人類是由這些生命單元組成的生態系統。

自19世紀施萊登與施旺創建了細胞學說,不到兩個世紀,人類便已經可以操控細胞,創造“新人類”,細胞生物學已經成爲影響現代醫學最重要的原理。

對細胞的基礎性發現,推動了新藥的研發,帶來了一系列新療法,催生了新型醫學。例如,骨髓移植、體外受精、基因療法、腦深部電刺激、免疫療法,這些技術源自我們對於細胞知識的理解,並挑戰了我們對人類構成與功能的概念。

我們可以命名細胞,甚至細胞系統。我們曾經認爲細胞的基本特徵是人類的宿命,然而如今,我們開始把這些特性視爲合法的科學研究領域。

但我們還沒有學會細胞之歌。

無數科學家的努力讓細胞褪去神秘的面紗,但是細胞本身無法完全解釋生物體的複雜性。我們對細胞之間的相互聯繫還是存在理解上的空白。

我們需要考慮到細胞與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細胞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將整體論引入細胞生物學。

我們能夠奏響單獨的音符,但是還無法將它們連貫成句。而沉默空白之處,就是旋律將要響起的地方。

我們有理由相信,細胞世紀已經到來,未來人類可以成爲更好版本的自我。

細胞世紀,未來已來。跟隨悉達多·穆克吉在《細胞傳》中感受細胞生物學的歷史與未來,探索醫學與新人類,用生命讀懂生命。

人們對細胞的認知沿着蜿蜒、發散和交叉的小徑前行,因此《細胞傳》不是按照時間順序逐漸展開,而是採取了一種特別的敘事結構。

或者,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本書的組織架構與細胞相仿。

-End-

2024.10.16

編輯:楚旂 | 審覈:孫小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