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表彰

歷經8年,現行標準下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決戰脫貧攻堅已取得決定性勝利。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黨中央、國務院隆重表彰了一批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民營企業碧桂園集團創始人楊國強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並受到表彰。

圖說: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

扶危濟困,是中國傳統美德。在中國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全社會廣泛參與,民營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踊躍投身脫貧攻堅,其中碧桂園集團不僅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參與脫貧攻堅,還在實踐中探索貢獻了民企參與精準扶貧的系列經驗。

先富幫後富 碧桂園積極參與精準扶貧

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企業蓬勃發展,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成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中國減貧事業的長期奮鬥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脫貧攻堅戰中,民營企業逐步從間接參與模式轉變爲直接參與扶貧模式,取得令人矚目的扶貧成果。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踊躍投身脫貧攻堅,幫助衆多貧困羣衆過上好日子。

2015年9月,全國工商聯、國務院扶貧辦等共同啓動“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以來,廣大民營企業傾情投入,截至2020年底,參與“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的民營企業達12.7萬家,共幫扶貧困村7.32萬個,爲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重要力量。

1997年至今,碧桂園及創始人楊國強通過設立助學金、創辦慈善學校、發動愛心助學行動等扶貧濟困舉措,包括創辦國華紀念中學、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和甘肅臨夏國強職業技術學校三所慈善學校,爲貧困學子免費提供高中、職業教育。

進入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作爲行業龍頭企業,碧桂園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先富幫後富,做“黨和政府扶貧工作的有益補充”,將扶貧開發納入集團主業,並在2018年與全國9省份14個縣(市)結對幫扶,從人、財、物等多各方面加大投入、全面參與脫貧攻堅工作。

從1997年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拿出一半的身家設立“仲明大學生助學金”開始,到2002年再拿出一半身家2.6億元創立全國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高中——國華紀念中學,再到2018年年與全國14個縣市結對幫扶,碧桂園參與扶貧不僅時間跨度長,幫扶項目更是在2020年拓展到全國16省57縣。值得一提的是,在碧桂園幫扶的縣市中,有21個脫貧攻堅集體在大會上獲得表彰,其中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三岔河鎮三河村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永寧縣閩寧鎮獲得“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稱號。

廣大民營企業產業扶貧、消費扶貧、文化扶貧等多種模式競相發力,行動速度之快、參與規模之廣、投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2019年5月,碧桂園、國強公益基金會更是聯動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基金會、新浪微博、和的慈善基金會、籃球名人杜鋒等70多家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及個人,共同發起“社會扶貧共同體”,承諾將匯聚更多的社會資源共創、共建、共愛,共同參與精準扶貧事業,推動產生更大的集羣效應和影響力。

“社會扶貧共同體就是共同努力,共同爲扶貧事業奮鬥。”中國扶貧基金會原副會長陳開枝表示,“反貧困鬥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長遠的事業。楊國強在不同場合都強調,做扶貧要真心實意、做出實效。迄今楊國強和碧桂園集團累計公益扶貧捐款資金達87億元,已助力49萬人脫貧。

聚焦“人+產業” “碧式扶貧”可造血、可持續

與集中力量打造一兩個樣板不同,碧桂園選擇的扶貧之路是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儘可能地覆蓋更多貧困地區、惠及更多人羣。從黃土高坡到雪域高原,從革命老區到民族地區……自然條件各有差異、致貧原因複雜多樣,碧桂園在結對幫扶過程中,因地制宜、對症下藥,圍繞扶貧的可複製、可造血、可持續進行了深度探索。

脫貧攻堅要啃“硬骨頭”,首要因素還是在人。碧桂園首先組建一支近200人的專職扶貧隊伍,其中絕大部分直接駐紮在結對幫扶縣(市),跟村民們深入交流、無縫對接、跟蹤推進項目,除此之外,還在當地挖掘培養老村長和致富帶頭人,建立“不走的扶貧工作隊”,對推進脫貧攻堅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爲解決東鄉刺繡扶貧車間招工難問題,碧桂園扶貧隊員們一開始動員村民經常碰壁。後來在荒山村找到了當地德高望重的老黨員馬保山擔任“老村長”,在他的協助下,經過幾輪入戶宣傳,加上適當的務工補貼,扶貧車間的招工問題順利解決,目前已實現穩定用工23人。

通過緊抓“帶頭人”和“人才賦能”作用,碧桂園在貧困縣扶持1萬多名返鄉紮根創業帶頭人,帶動近4萬名貧困羣衆增收;挖掘就業帶頭人,帶動貧困戶參與技能培訓班,現已培訓9.6萬多人,5.5萬多人實現就業。

產業興旺是助農增收、實現脫貧的關鍵環節。在江西興國、廣西田東、湖南平江等地,碧桂園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建設苗木農場近2000畝,通過租用土地、解決就業、財政資金入股分紅等方式幫扶超15000名貧困人口,產值超過1.3億元。

在“苦甲隴中”甘肅東鄉,碧桂園幫助當地農民開展東鄉羊標準化養殖,打造東鄉羊產業鏈;整合多方資源開發東鄉刺繡工藝品,舉辦20期東鄉繡娘培訓,幫助東鄉婦女在家門口就業增收;幫扶東鄉土豆高標準種植、拓展深加工,開發土豆系列休閒食品。

圖說:東鄉繡娘在中國國際時裝週T臺走秀。碧桂園整合多方資源,幫助甘肅東鄉發展特色刺繡產業,引導當地婦女就近實現就業增收。

爲幫助當地產業做大做強,碧桂園還採用“扶上馬、送一程”的方式構建產銷對接機制,組織“消費扶貧月”、“社區的力量”等活動,發動員工、業主、合作伙伴和社會各界以購代捐,累計轉化31個幫扶縣463款優質扶貧農產品,通過多種渠道推廣消費超2.2億元扶貧產品,鏈接11.7萬名貧困人口。

從2017年開始,碧桂園聯動現代農業公司,在廣東英德連樟村投資建設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培養當地新型農民參與管理;依託英德紅茶、麻竹筍、靈芝等特色優勢資源開發高附加值產品,村集體經濟逐步壯大,大批村民實現就近就業增收。連樟村村民陸國建夫婦目前在現代農業園區工作,每月收入6千多元,比過去增長3倍多,還能更好地照顧家庭,這讓他們特別開心。

圖說:廣東英德連樟村農民在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中勞作。國強公益基金會、碧桂園農業投資建設了連樟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引導當地農民就近就業、實現增收。

感恩回饋社會 脫貧之後再助鄉村振興

中國自古就有“義利並舉”的商業傳統,飲水思源,不忘初心,這是商家的樸素擔當。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一大批民營企業植根中國經濟沃土發展壯大,撐起了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在新時期的歷史背景下,民營企業在發展自身的同時不忘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跟社會的發展同頻共振,和民生的福祉息息相關,這充分展現了民營企業所蘊藏的巨大社會價值。

“感謝黨和政府給予碧桂園機會,讓我們有幸參與脫貧攻堅這項偉大的事業。”對於此次獲得國家表彰,楊國強表示:“我曾經一貧如洗,是國家給了我助學金,讓我讀完高中,是黨和國家的改革開放好政策,讓我有機會服務社會,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我永遠都充滿感恩,回報社會也是應盡的責任。”

楊國強是從農村底層摸爬滾打奮鬥出來的企業家,他小時候家境貧困,差點高中輟學,後因得到政府資助免掉7塊錢的學費還獲得2元助學金,才幫助他堅持完成學業。伴隨着企業規模越做越大,出於發自內心的感恩,楊國強一次又一次積極回報社會。在不同場合他都表示:“我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代農民工,是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給了我們發展到今天的機會。我很開心,很榮幸能爲社會做點事。”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位置,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國家鄉村振興局也於日前正式成立。楊國強表示“我和我的企業會繼續參與鄉村振興,盡我們的能力把工作做好,不辜負黨和政府的信任。”

在後脫貧時代,碧桂園將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並逐步探索將工作重心向鄉村振興轉變,以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爲抓手,持續結合集團優勢及各地特色,通過社區新零售“碧優選”、自有扶貧品牌“臻碧鄉”等渠道,搭建城鄉產銷流通橋樑,讓更多農民分享到產業發展的紅利,讓農村成爲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圖說:碧桂園集團創始人楊國強在四川幫扶點參加扶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