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加快境外債務重組:再次聘任華利安和中金爲財務顧問,計劃上半年就方案達成一致
碧桂園(02007.HK)正採取措施加快境外債務重組的進展。
近日,華利安和中金公司替換畢馬威再次成爲碧桂園的財務顧問。知情人士向澎湃新聞表示,畢馬威的推進不如預期,公司認爲華利安在重組方面擁有更豐富的經驗。
華利安和中金公司曾短暫成爲碧桂園境外債務重組的財務顧問。2023年10月10日,碧桂園境外債務伊始,華利安和中金國際被聘請爲財務顧問,協助評估該集團的資本結構及流動性狀況,並制定整體的解決方案。
約三個月後,碧桂園宣佈換人。2024年1月16日,碧桂園宣佈聘任畢馬威爲公司的財務顧問。當時的公告稱,畢馬威將負責評估本集團的流動資金狀況,建立與所有債權人的合作溝通平臺,共同制定整體方案來全面解決公司當前境外債務風險。
畢馬威接手之後,碧桂園的境外債務重組仍未能按照計劃進行,碧桂園的多次公開及非公開表態可以驗證。債務重組的同時,有債權人對碧桂園提起清盤呈請,爲避免被立即清盤,碧桂園數次在法庭上透露重組取得的進展及時間節點,但實際的進展均不及預期。
在2024年7月一次針對碧桂園的清盤聆訊上,碧桂園的法律顧問稱預計在當年的9月完成債務重組的條款清單擬定,10月則公開債務重組支持協議(RSA)。
去年9月,碧桂園在一份公告中稱,公司繼續與主要債權人團體進行建設性接觸及分享信息,尤其是協調委員會及項目小組以及其各自的顧問,以徵求他們對全面重組實施的意見。
至去年10月10日,澎湃新聞從接近碧桂園的人士處獲悉,碧桂園仍未就境外債務重組方案的條款與主要債權人達成一致。
直至今年1月9日,碧桂園才公佈境外債務重組的關鍵條款。碧桂園同時宣佈了重組的進展,已與7家銀行組成的協調委員會達成共識,7家銀行持有的債務金額約爲17.28億美元。
1月10日,一個債券持有人特設小組(AHG)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碧桂園公佈的關鍵條款並未得到該小組的支持,雙方在轉股價格等方面存在分歧。據悉,該小組持有碧桂園“103億美元未償還離岸優先票據和可轉換債券”中超過30%的份額。
1月20日,針對碧桂園的清盤聆訊在香港高等法院開庭,碧桂園的法律顧問在庭上表示,預計2月底重組方案可達成協議。最終,法院同意將清盤聆訊延後至5月26日。
截至目前,碧桂園仍未能與境外債權人小組達成一致。今年1月14日,碧桂園在公佈定期報告時向記者表示,公司預計在2025年上半年與境外債權人就債務重組方案達成一致。
儘管境外債權人指責碧桂園推進重組的進程緩慢,但碧桂園已經在謀劃“正常經營”。自去年1月宣佈“保主體”之後,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惠妍在今年2月於內部會議上提出“2026年進入正常經營狀態”。
關於重組的進展問題,有知情人士表示,碧桂園的高管曾在內部會議中表示,房地產市場不斷下探的過程中,包括境外債務重組談判在內的很多舉措意在爲公司爭取更多的利益。
時間已至3月,距離上半年結束最多還有4個月的時間,碧桂園仍面臨諸多挑戰,包括重組方案現金的分配、實控人家族債務的處理及債權人轉股的價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