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人手一張的發燒天碟“奶媽碟”,聽到這個名字得“趕快跑步去買”!

法國浪漫派作曲家埃羅爾德這個名字,對大家來說也許較爲陌生,然而他創作的芭蕾舞劇音樂《La Fille Mal Gardee》(有人將它譯爲《園丁的女兒》、也有人將它譯爲《女大不中留》),卻是非常受歡迎的曲目,在音響界的影響尤甚。

該碟被《音響世界》十週年特刊推崇爲知名度最高的10張示範唱片之一,TAS評選爲“超級發燒名片”、中國臺灣劉漢盛發燒唱片榜、香港《CD聖經》上榜唱片,獲《企鵝唱片指南》三星帶花評鑑、《留聲機》雜誌高評“音質簡直是出神入化”,日本《唱片藝術》力薦的珍藏版本......

在音響圈,一提起芭蕾舞曲,發燒友們第一時間想起的並不是《天鵝湖》、《睡美人》、《春之祭》等經典舞劇,而是《女大不中留》。

值得一提,它還有一個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別稱——“奶媽碟”。有的說法是認爲它喂大了一代發燒友的“奶媽碟”,很多古典音樂愛好者(特別是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都是從聽奶媽碟開始,迷上古典音樂而一發不可收拾的。

另一種說法是,由於這張專輯錄音場面寬廣,乾淨甜美,極有戲劇效果,就像是引領幼兒學習走路一般,引領聽者進入古典音樂聖地的奶媽,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親切的稱之爲“奶媽碟”也不爲過。

《女大不中留》靈感來自法國畫家鮑多伊所作的銅版畫(也就是CD封面的那幅)。在這幅畫裡,各位可以見到一位衣衫不整的少女正在哭泣,她身旁站着的是兇巴巴的老媽。在麥草倉左上角的樓梯間,還有一雙落荒而逃的一雙腿。

原來這是一個法國的民間故事,寡婦準備將女兒許配給財主的兒子,但遭到女兒一再的反抗,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並得到了母親的祝福,這便是這部芭蕾舞劇的概述。

《女大不中留》初演時,由於時間緊逼,部分音樂素材取自當時流行的旋律。1828年在巴黎歌劇院上演時,埃羅爾德保留了精華的部分,重新創作了新的素材,並巧妙地“借用”了羅西尼歌劇,如:《塞維利亞的理髮師》及《灰姑娘》的一些片段。1864年,另一位作曲家赫特爾改寫了舞劇音樂。

1962年,DECCA在倫敦的金斯威大廳(Kingsway Hall)錄製的《女大不中留》音樂選曲唱片,由英國作曲家約翰·蘭奇貝里(John Lanchbery)根據埃羅爾德所寫的曲子改編及親自指揮英國皇家歌劇院管弦樂團演奏的版本(此版最爲人所熟知),兩年後出版了LP唱片。

1994年DECCA把該唱片翻成CD,CD中精選了第一幕15個部分、第二幕6個部分音樂,雖不是全劇音樂,但也是該劇的大部分曲目,基本代表了該舞劇的主要音樂內容和精華部分。

指揮蘭奇貝里的潤色加工,爲音樂增加了新的活力。他指揮柯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管弦樂團,演奏手法獨到、細膩、流暢。

因此,整個音樂都非常統一、協調、娛樂性強,不愧是經典的音樂,精心的演繹,驚人的錄音,獲得世界各大音響雜誌均給予絕對好評,無論是音樂迷或是音響發燒友都一致推崇。

後來蘭奇貝里又重錄一次,但錄音效果仍然不敵DECCA這個版本。DECCA版的好處在於音場深遠,樂器線條凝聚,樂器比例非常正確。

實話實說,《女大不中留》這類老掉牙的故事,足以讓聽衆悶得集體上吊!不過幸好舞劇音樂內容高潮迭起,生動有趣,絕無冷場,即使平常不接觸古典音樂的朋友,亦會聽得津津有味,捨不得按下暫停鍵,它是一致公認的每一個音符都會“入耳即溶”,聽後想睡過去都很難的名片。

舞劇的開場《公雞與母雞之舞》,在風和日麗的絃樂聲中,百鳥爭鳴,你甚至可以聽到公雞色迷迷、陰陽怪氣的啼聲!配器鬼馬風趣、引人入勝,非常惹笑。當然,其中亦不乏柔情似水的旋律及充滿張力的節奏。

《女大不中留》如今再聽,音響歷久彌新,細膩處通透細緻,富有濃厚的文化氣息,當銅管齊鳴時,動態生猛凌厲,音響金碧輝煌,同時也非常考驗音響器材的性能。

倘若你的音響設備並不能駕馭大編制,特別是完美表現出樂團形態的時候,可能你只會覺得這張專輯平平無奇,反之,倘若你的設備與它的匹配性足夠之高,這張專輯所呈現出的音質、音效,音場、動態、清晰度都很難讓你感到失望。

因此,還曾有樂友這樣說道:“若播放不好此碟,請儘量在器材上找原因!”

唱片推薦:

★ 美國TAS榜上名盤、《企鵝唱片指南》三星高評!

★ 《留聲機》雜誌評論:“音質簡直是出神入化!”

★ 受音樂界與音響界一致好評的經典改編曲目,清新流暢的旋律、優秀錄音效果,值得珍藏!

【原裝進口】

埃羅爾德 芭蕾舞劇

《女大不中留》

(德版CD)

掃碼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