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藥轉指示藥無共識 藥界、醫界隔空交火

臺灣婦產科診所不多,性行爲後找婦產科不易,藥界力挺將事後避孕藥轉爲指示藥,醫界則持反對態度。圖爲懷孕女子。(王家瑜攝)

事後避孕藥轉指示藥爭議多時,食藥署日前召開會議,仍無法取得共識。藥界力挺轉爲指示藥,表示臺灣婦產科診所不多,性行爲後找婦產科不易,盼藉轉類保障婦女生育自主權,並批評少數團體基於自身利益持續阻擋,使政策推動受阻;基層醫療協會今(7日)回嗆,婦產學科是所有醫學生的必修學門,若說全國藥局數量遠高於婦產科診所,因此要改變政策,何妨說臺灣有1萬2000多家西醫診所?期望政府三思而後行。

藥師公會全聯會指出,臺灣婦產科診所數量減少,截至2023年底僅965家,而全國已有8887家健保藥局,數量遠高於婦產科診所。若開放藥局供應,可提升藥品可近性,特別是在醫療資源不足的地區,確保婦女能夠在黃金時間內獲得協助,降低意外懷孕風險。全球多數先進國家已將緊急事後避孕藥列爲指示藥,世界衛生組織(WHO)與多國衛生機構亦認可左炔諾孕酮(LNG)的安全性,主張應讓婦女能夠自行取得使用,我國不應與全球趨勢背道而馳。

目前,婦女團體與兒少代表對轉類並無反對意見,臺灣女人連線2024年調查亦顯示,近7成民衆支持轉類,理由包括「方便即時取得」(33.3%)與「提高女性自主」(34.9%),僅少數醫師團體對轉類持保留態度。藥師公會全聯會指出,LNG緊急事後避孕藥應於72小時內服用,黃金12小時效果最佳,少數團體基於自身利益而持續阻擋,使得政策推動受阻,導致臺灣在生殖健康權益保障上落後於先進國家,政府應及時改正,確保政策落實。

我國已施行《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CEDAW),該法明確規定政府有責任保障婦女生育自主權,並推動相關政策落實。藥師公會全聯會認爲,政府應依CEDAW規範,加速推動緊急事後避孕藥轉類。

對此,基層醫療協會則發出緊急聲明,表達反對立場,緊急事後避孕藥的使用牽涉醫療專業,隨意改爲指示用藥絕非良策,若以臺灣婦產科診所數量少爲理由開放,就應該讓病人至各種專科醫療院所處方,因婦產學科是所有醫學生的必修學門,比之藥師完全沒有修習婦產科更能精準診斷處方,較不會對病人產生傷害。

基層醫療協會認爲,全球許多先進國家求醫不便,與臺灣處處可以就近尋得醫療院所大不相同,若說全國已有8887家健保藥局,數量遠高於婦產科診所,因此要改變政策,何妨說臺灣有1萬2000多家西醫診所,是否更適合爲病人把關處方?期望政府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