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再見愛人》,淹沒了這個醜聞

最近的熱搜,幾乎要被《再見愛人》承包了。

然而,一樁醜聞卻被淹沒了。

11月初開始,廣州出現大範圍的針對寵物狗的投毒事件。

不少寵物狗在外玩耍期間,因誤食、聞嗅異物中毒。

據初步統計,已有超過40只寵物狗疑似中毒死亡。

至今,死亡犬數還在增加。

受害地區也已從廣州擴至全國。

長沙、溫州、武漢等地都相繼曝出疑似毒狗事件。

許多人推測,這已經不是少數人的行爲,而是有組織地進行投毒。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

輿論場上,除了震驚、不解的聲音外。

竟然還有不少人爲投毒者說話。

文明社會,厭狗情緒怎會蔓延至此?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今天不妨來一起聊一聊。

今年電影《狗陣》中,剛巧也有一段清除流浪狗的情節。

一個荒涼的西北小鎮,正在進行城市化轉型。

大量家庭遷移,導致許多寵物狗被棄養,流浪犬氾濫成災。

爲規避傳播疾病、擾人傷人等社會隱患,人們成立了打狗隊,有組織地對流浪狗圍剿、抓捕。

美其名曰收容,其實就是抓狗拿去賣。

然而,流浪狗兇狠難抓,家狗則好對付得多。

以前小鎮裡養狗的,許多都沒有辦證。

城市化之後,突然要求養狗辦證,很多人也不情不願。

打狗隊便有了藉口,直接入戶搜查,強行帶走。

有一戶人家,小女孩和奶奶相依爲命,養一隻小狗養了十幾年。

只因沒及時辦證,小狗就被強行抓走了。

急得小女孩大哭大叫。

在許多養狗人眼裡,寵物狗幾乎如同家人,有着深深的情感聯結。

強行被奪走,對狗主人必然是沉重的打擊。

而這次毒狗事件,則是用更殘忍、更隱秘的方式,奪走了一條條生命。

11月8日前後,廣州多地發生針對寵物狗的投毒事件。

中毒的狗出現嘔吐、口吐白沫、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症狀。

短短几個小時內,從一個活蹦亂跳的小生命,變成一具僵硬的屍體。

投毒場所,往往是人流較多的公園、廣場、居民區草坪,甚至幼兒園旁。

因爲很多中毒身亡的狗狗,生前並沒有在外進食。

多名寵主還懷疑,除了一般的食用性毒品,還有罕見的吸入式毒物。

不僅讓寵主們憂慮不已,很多孩子父母也頗爲後怕。

最令人揪心的是,受害犬中包括一隻一直在幫助人類的治療犬。

名爲Eddie的羅威納,受過「狗醫生」「狗教授」的專業訓練。

平時在敬老院做志願者,參加自閉症兒童的遊園會,幫助過很多老人和小孩,也是狗狗學校的老師。

遇害那天,在前去給狗狗上課的路途中,下車上了個廁所。

一隻超過100斤的大型犬,僅僅嗅聞後不久,就撒手人寰。

11月16日,廣州寵物行業協會通報,初步確認有超過40只寵物狗因疑似中毒死亡。

症狀相似,但尚不確定是否爲羣體作案。

目前事態還未遏止,中毒範圍還在擴大。

執法部門也呼籲受害犬主儘快報警,保留致毒物和犬隻屍體。

養寵羣體都驚慌不已,紛紛購買防毒嘴罩,密切關注周邊動態。

翻翻新聞,毒殺寵物狗事件早就不是第一次。

僅今年一年,就在各地發生了數起。

1月,成都街頭多隻寵物狗中毒身亡;

7月,上海小區多隻貓狗中毒死亡;

10月,貴州一小區寵物狗集體中毒死亡;

悲劇沒有過去,很多人對寵物狗的仇恨、惡意反而愈演愈烈。

這次更大規模的毒狗事件,似在警示我們,該去正視其中的問題了。

投毒行爲的惡劣性不言而喻,而它所引發的社會反應更值得深思。

輿論聲中,有人憤怒、不滿,呼籲嚴懲投毒者,認爲虐貓殺狗也離殺人不遠了。

也有人態度漠然,覺得並不是什麼要緊事,人的生死才更值得關注。

更有一些人居然表示可以理解投毒者。

猜測他們是不堪其擾,被迫反擊,還說是「爲民除害」「見義勇爲」。

還替投毒者辯護,認爲投毒者沒有直接傷害狗,只是將毒物放在公共區域,是狗管理不當纔會誤食。

如此大規模的毒狗事件和相當一部分輿論聲音,說明了:

人與狗的衝突,並不單純是一部分人的冷漠、極端所致,而是愛狗人和厭狗人之間長期累積起的對立情緒。

之前出現過多次大型犬咬人的新聞。

每次評論區都抱怨連連。

許多人對不拴繩、不撿狗屎、不守規則的不文明養狗人,不滿越來越多。

但一些養狗人堅信,自己的狗溫和乖巧,不會對別人造成傷害。

而有的養狗者,還會將提出這些要求的人與仇狗者劃上等號,視其爲潛在虐狗者。

英劇《後半生》中,男主在公園不拴狗繩,被人劈頭蓋臉一頓罵。

他表面道歉,背後卻惡言相擊,覺得對方多管閒事。

情緒蓋過了理性,兩方很難溝通。

長此以往,一些人就會把對極個別不文明飼主的不滿情緒,擴散到所有寵物主身上。

悲劇就是這樣發生的。

2022年北京一小區的毒狗案件中。

一名投毒者因爲被狗吠聲吵到,自己的三輪車被狗撒過尿。

就用劇毒物質,害死了小區9只寵物狗和2只流浪貓。

這次事件中,一部分人對毒狗事件沒有那麼憤怒,反而認爲是低素質寵主換來的「福報」。

現在很多愛狗、養狗羣體內部也有類似聲音。

覺得是一個老鼠害了一鍋粥的結果。

但規範行爲,提高素質就能解決問題嗎?

在魚叔看來,這背後有很多短期內難以調和的衝突。

涉及到城市化進程中生活習慣、文化認知、資源分配等多方面的複雜衝突。

比如,像是狗狗隨意排泄、吠叫擾民等問題。

私人別墅或高級住宅區的居民,可自由支配的活動範圍大,不會受太大困擾。

一些老舊的居民區,因公共空間有限,矛盾更容易滋生。

韓國電影《綁架門口狗》中,就將故事對準一個密集的平民住宅區。

公寓樓空間狹小,隔音也不好,沒有養狗的條件,明令禁止養狗。

但很多愛狗人還是偷偷養,狗吠聲經常擾民。

一個本就碰上煩心事的住戶,便將怒火撒到了狗身上。

很多愛寵者完全將寵物視爲家人,主張寵物友好的地鐵、餐廳、高鐵等。

但厭狗人則認爲,過度推崇寵物友好,是對非養寵羣體權益的漠視。

剝奪了怕狗、狗毛過敏羣體的公共空間使用權利。

此外,養狗還被很多人視爲中產階級的文化符號,有錢人的消遣。

像電影《綁架門口狗》中,不養狗的人看到養狗的婦人,感嘆說:

「他們大概都身家滿貫,才做養狗這種奢侈事。」

很多老一輩人認爲,狗是低人一等的生物,而非家庭成員。

《狗陣》中,男主把狗帶進屋內,給狗親自餵食。

就遭到冷嘲熱諷:「對你爹有這麼好嗎?」

這種話在現實中,也相當常見。

回到廣州投毒事件上。

至少可以確定的一點是:

不論背後動因多麼複雜,投毒行爲都無法合理化。

在這次事件中,慘死的狗狗是最無辜的。

公共區域投毒致寵物狗死亡,是明明白白的犯罪行爲。

歸因於狗主人沒管好,是忽視主觀惡意轉嫁責任。

至於如何定罪。

根據律師解讀,首先,如果投放的不是劇毒,沒有對他人生命、財物安全等造成危害的,構成尋釁滋事罪。

其次,如果投放物品屬於劇毒,且主觀惡意強,則涉嫌投放危險物質罪。

此外,寵物屬於私人財產,投毒者行爲也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

具體的責任、量刑,要結合案件具體情況綜合考量。

如何避免人寵矛盾進一步惡化,阻止更多悲劇發生呢?

首要的,還是對投毒者的問責、懲戒,保護養寵人的權益。

《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到2023年,中國養寵人數已達7510萬人。

寵物在今天已不是普通的動物,早已成爲很多家庭中不可缺失的成員。

還有導盲犬、搜救犬、醫療犬、追蹤犬等多種職業犬。

爲人類的生命安全和日常出行都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給予它們更高的保護,本就是文明社會的體現。

不過,問責毒狗,與正視厭狗者的正當訴求並不矛盾。

長期來看,要避免惡性投毒事件反覆發生,還需要做得更多。

提高文明養犬意識,防止傷害或妨礙他人、影響公共衛生,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就像羅翔說的:

「養狗當然是一種美好的情感。

但人類所有的情感都需要節制。」

真正的解決之道還在於建立社會共識。

當然,這並不容易。

需要法律、教育等多方努力,在矛盾進一步激化前,建立起更具包容性的社會規則和認知。

國內雖然有《刑法》對危害公共安全罪有明確處罰,但涉及寵物和流浪動物尚未形成專門的法律體系。

這幾年,我國也在借鑑其他國家的相關經驗,探索如何既維護公共利益,也能保障養寵人的權利。

比如澳大利亞,對寵物擾民問題有明確規定,寵物狗持續吠叫3分鐘以上,社區可直接出具罰款。

今年安陽當地也修改《條例》,明確規定,養犬擾民拒不改正的,最高會面臨兩萬元罰款。

在德國有專門的《養狗法》,規定對大型犬飼主實施強制性行爲培訓和考試,主人和犬隻必須一起參加。

現在國內也有這種呼聲。

相信假以時日,愛狗者和厭狗者總會在對話和妥協中找到共存之道。

就像電影《綁架門口狗》中結尾。

虐狗的男主,終於站在飼主的角度,體會了失去寵物的絕望心情。

救回狗後,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和價值觀。

歸根結底,極端行爲不能帶來改變,只會製造更多傷害。

真正的改變,來自全社會的理解、包容和合作。

這不僅是橫亙在愛狗人和厭狗人之間的課題。

亦是現代社會中我們每個人終歸要扛起的責任。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