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對健康只有害處?愛爾蘭研究證實:腸道病毒有助調節壓力

病毒示意圖(路透社)

愛爾蘭科克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Cork)在期刊《自然微生物學》(Nature Microbiology)發佈一項研究表明,腸道和大腦間的相互作用會影響人類行爲模式。雖然普遍認爲病毒對人體健康有害,但腸道病毒可能在調節壓力上發揮關鍵作用,或許有助往後研發壓力相關疾病的新療法。

先前研究證實,腸道中微生物組成會因壓力而有所變化,但研究範疇主要集中於細菌,而非「病毒組」(virome)。科克大學裡茲(Nathaniel Ritz)博士表示:「病毒組與細菌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影響與壓力相關和疾病,幾乎是嶄新的研究領域」。

裡茨和實驗團隊將研究聚焦於噬菌體(會感染細菌並和細菌一同複製)。實驗發現,當小鼠暴露於長期社會壓力(例如單獨飼養或環境過度擁擠)時,體內腸道病毒和細菌組成會產生顯著變化。

接下來,團隊從無壓力的健康動物糞便中收集病毒,再將部分病毒移植到暴露於慢性社會壓力的小鼠身上。實驗證實,來自健康動物糞便的病毒成功降低小鼠的壓力荷爾蒙,且可抑制憂鬱和焦慮行爲。

雖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評估病毒移植是否對壓力相關疾病患者有益,但該研究已提供初步證據,表明腸道病毒與壓力反應間的關聯,並證明控制腸道病毒可能是壓力相關疾病的解方。

帶領研究的克萊恩(John Cryan)教授表示:「鑑於個體間病毒組的組成差異巨大,這項發現有益於未來發展壓力相關疾病的個人化醫療」。克萊恩指出,我們必須承認並非所有病毒皆對人體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