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完美風暴形成
持續1年半的疫情,在本週來襲了一波感染高峰,不但本土病例日增,感染源也無從掌控,何以致之?過去的防疫工作靠着民衆的自覺戴上口罩、加上極佳的運氣,使得臺灣本土享有防疫優等生的響亮名氣。但弓弦久張,民衆日益鬆散,防疫手段未又能審度時勢而調整應變,當破綻缺口一一露出,疫毒完美風暴就會形成。
觀察這一波的疫情,疫情開始,可能是由於對機師的隔離觀察天數縮短,加上隔離旅館未落實分艙分流政策,導致病毒有了擴散的可能。而接下來,萬華區茶店、宜蘭遊樂場的人流密切接觸、餐飲歡唱時的忘情,都讓病毒有了可趁之機。一直以來,本土防疫比較仰賴口罩、查詢TOCC(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和羣聚與否)和匡列隔離14天的政策,形成一片馬照跑、舞照跳的世外桃源景象。
但病毒在全球傳染並突變中,在這一年多的時間,有幾波的高峰,反覆並持續着。和平醫院收治無症狀的慢性病人在住院3天后,醫院儘管有分艙分流等防控流程,才發現確診,卻已有傳染的可能。印證去年3月筆者早已提及的警訊,對初期無發燒的住院病人,要特別注意,因爲有可能就是病毒的出口,如果早1、2天做篩檢動作,也許可以避免後續的擴散,以及花費龐大的醫療資源。
臺北市已有設置4處快篩站,其實及時利用快篩、多次篩檢的方式,對於疫情爆發初期,具有圍堵病毒的效果。否則疫情如星火燃燒,隨着旅遊史、接觸史的頻仍,猛烈突然升高的疫情,除了TOCC難以追溯,無法及時匡列隔離者外,還有隔離場所也因彈性疲乏而有疏漏,PCR(聚合酶連鎖反應)的檢驗昂貴和費時,這些都可能造成疫情反覆,而後續成爲壓垮醫事人員醫療量能負荷的最後一根稻草。
過去1年多的歲月靜好,讓本土防疫策略呈現鬆弛之狀態,行政院15日上午大動作召開記者會,顯示疫情的嚴峻,但也提醒民衆必須嚴肅面對即將來臨的風暴。然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和地方政府,以及各地醫療單位更要如臨大敵,步步爲營,尤其不能因爲大意而造成疏漏。
例如,針對現在北部、中部醫院的病人,如遇有任何上呼吸道症狀,或與新冠肺炎疑似有關症狀者,立即進行擴大篩檢並隔離醫治,以杜絕任何院內傳染的可能。
至於社區感染方面,由於疫苗的大量到位遙遙無期,這當然需要政府和疫情指揮中心加把勁,民衆也只能繼續把口罩戴好戴滿,維持社交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