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與火之歌」到底是原著好 還是影集好?
「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愈近尾聲,節奏愈快,粉絲抱怨不如之前細膩。圖/摘自HBO
轟動全球的第一夯劇HBO「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第7季完結篇在美再創收視新紀錄,堪稱電視史上的奇蹟,然而下一次它回來,就是最後一季,觀衆看一集就少一集,不免令人又期待又黯然。雖然影集風靡全世界,仍有廣大的原着粉絲,對於改編的情節非常不滿意,無奈作者喬治馬汀還未把書給寫完,使他們陷入「先看影集滿足對劇情的好奇心」,還是「堅持等馬汀把書完成」的兩難。
喬治馬汀對於「冰與火之歌」故事最早設定爲3部曲,豈料一動筆之下愈來愈難以節制,早已從3本書擴充到7本書,目前只出版了5本,而且第5集上市已是6年前的事。影集一年播一季,哪有辦法慢慢等馬汀把小說完成?於是從第5季開始,情節慢慢超前小說,目前的內容據傳是馬汀將對結局的設定口述兩位原創人大衛班尼歐夫和丹尼爾魏斯,由他們按照藍圖發展出細部情節,因此將與原着的安排殊途同歸。
這個方式令人聯想到「紅樓夢」的後40回,在曹雪芹原作的後1/3疑似散佚之下,大多數人接受目前流傳版本的後40回是由他人代爲續完,因「紅樓夢」前80回留下了一堆的詩詞、回目暗伏衆家主角結局,續書者不會毫無頭緒。糟就糟在曹雪芹的謎面太賣關子,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讀,林黛玉、史湘雲、薛寶釵等人的主題詩中只暗示了下場悲慘,卻沒有具體細節,專家學者爲此吵翻天,各版續書都沒辦法令所有人滿意,許多讀者都像張愛玲一樣,因「紅樓夢未完」深感遺憾。
「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浩大的場面凌駕電影,創下今夏全美最熱門的話題。圖/摘自HBO
喬治馬汀則是另外一種作者,他知道自己應該要把書都寫完,卻不願意在狀況不佳的時候倉促行事,寧可停擺許久,雖是對自身創作品質負責任,但也很折騰廣大粉絲,誰希望看了那麼多年落得個「金色夜叉」或「蜀山劍俠傳」全書未完、結局永遠成謎的結果?加上馬汀碰到尾崎紅葉與還珠樓主都沒有的處境—小說已經改編成電視影集大受歡迎,必須給除了書迷以外更加爲數衆多的劇迷一個交代,所以「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的兩位原創都聽過馬汀設想的結局,就算馬汀無法把書完成,影集版也會讓大家知道這故事如何收場。
妙就妙在,影集畢竟是「改編」,和馬汀自己的文字描述並不相同,在書迷眼中就有高下之別。「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第7季破天荒只有7集,比前6季都少了3集,敘事節奏有如搭上高鐵,前面慢慢鋪陳人物個性或是事件的脈絡,到這一季能省則省,不再多費脣舌,有很多人抱怨過場戲不足、轉折太突兀,破壞馬汀原着的細緻。無奈馬汀的書一直出不來,「冰與火」又已經紅到全球媒體、網路每首播一集就會鋪天蓋地討論情節,想躲着不被「爆雷」根本很難。到底書迷該搶先看改編過卻不符合超高標準的電視情節來滿足好奇,還是耐心等待馬汀的曠世鉅著上市卻有可能等很久都等不到?馬汀則是佔便宜的,畢竟電視版的錯誤嘗試可以作爲他寫小說時的借鏡,日後在「殊途同歸」的發展中可以構思一條更妥當得體、不招人批評的情節線路,影集版的內容反倒像是「試金石」了。
比馬汀更特別的作者,乃是金庸。他創作出的十多部武俠小說後即封筆,本來讓廣大書迷惋惜,卻剛好給了他非常多的時間重新檢視、修正。歷來作者修改自己的作品並不罕見,卻絕少有人像金庸,是逐字逐句重新寫過,用更成熟的見識眼光詳細審視在報紙上連載時結構散漫、錯誤百出的舊內容,當他第一次修改(重寫)完自己的十多部舊作,就決定只讓修訂版流傳,報紙連載集結成冊的舊版在書店中全面消失,因而年輕一些的讀者首次接觸他小說就是重寫後縝密、完美的新版,自然大爲驚歎,奉若神明,卻不知金庸最剛開始的報紙連載往往想到哪寫到哪,前言不搭後語,就連文字品質也遠不如改寫的版本。
金庸想不開的是,晚年2度修改,幅度雖不如上一次,也仍增刪了不少重要情節,有的還改動了結局,變得更符合他眼中的「真實人性」。不料長者就是絮絮叨叨,最新版加插一堆他的宗教、哲學體悟,和主線情節反而關聯不大又累贅,「更符合人性」的新修劇情引發書迷高分貝反彈,顯然「真實人性」還是醜陋的吧?大家寧可相信失真的美。於是最近又看到出版社在強打金庸第一次修改的版本重新上市,應該絕大多數的書迷寧願珍藏這一版,也不要奉新新版爲絕對唯一的「最終定版」。
「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小說進度落後影集,書迷陷入掙扎。圖/摘自HBO
馬汀的優勢是不用再花時間效法金庸逐字逐句重寫,直接可以把「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影集劇本當成「舊版」來改正,希望他能在有生之年給書迷一個圓滿的交代。個人預測,依好萊塢題材荒的程度,等到「冰與火之歌」小說全部完成,也就是再次改編跳上大銀幕的時候。反正珍奧斯汀、莎士比亞作品都能夠一再翻拍,「冰與火之歌」沒有不能換人再唱的道理。
(★「udn星級評論」專欄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
六年級影視圈萬年小記者,生活中不能不看電影,不能缺少影集,口味不完全主流又完全不上流,努力在工作中擠出更多時間欣賞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