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給“AI+作業”多一點發展的空間

原標題:不妨給“AI+作業”多一點發展的空間

近段時間,關於“AI+作業”下沉到中學課堂這一話題,引發社會輿論高度關注。不少青少年學生認爲,“AI+作業”模式有利於減輕自身學業負擔,應該值得推薦;而專家學者們擔心,“AI+作業”走進學生課堂,容易使學生產生過多依賴性,必須予以及時制止。對此,網上網下意見衆說紛紜、褒貶不一。

“AI+作業”下沉到中學課堂究竟是好還是壞?對於這個答案,想必是“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近年來,隨着ChatGPT等模型的快速迭代,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術(以下簡稱“AI”)逐漸成爲大衆廣泛關注的焦點。新技術的發展給各行各業帶來新的可能和挑戰,對教育領域來說更是如此。譬如,由於AI技術的“滲透”,“AI+作業”“AI寫論文”等模式不斷涌現,直接導致學生羣體依賴性過強、成績不斷下滑、獨立思考能力弱化,這些亂象的產生引起專家學者們高度警惕和擔憂,衍生“限制AI技術進入課堂”這一想法也在情理之中。

的確,AI應該被定位爲工具和助手,不能替代學生寫作業,這是毋庸置疑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看待“AI+作業”下沉到中學課堂背後弊端的同時,AI技術帶來的諸多優勢,如爲學生提供思路借鑑、節約時間和精力、輔導學習課程等,這些不容忽視的AI技術特性既替代了大量重複性的工作,顯著提升了教師和同學的工作和學習效率,又幫助學生提高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更好地學習和適應不斷變化的新技術。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於“AI+作業”下沉到中學課堂,不能“管中窺豹”,必須持理性、公正、客觀的態度辯證對待,“一刀切”的做法更是尤爲不妥。

事實上,近年來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蓬勃發展,教育的形式和內容正發生深刻變革,“AI+”的應用爲教育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多無限可能性。從探索、發現,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到廣泛傳播信息和資源、促進教育公平,再到釋放了人力、物力和財力,推動大語言模型在教育行業高質量發展……“AI+教育”深度融合、廣泛應用,爲教育行業有效應對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注入了更多信心和動力,進而更好實現健康、良性、穩定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教育提質增效、AI技術迭代升級,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也有助於讓人更好實現從“單能”到“多能”的轉變。

當然,也要看到,在AI技術與教育領域的深度融合、蓬勃發展的同時,面對諸如“AI+作業”帶來的依賴性過強等負面現象,也要因勢利導,如運用AI技術培養學生獨立自主思考能力、增強創新創作意識、注重科學實踐等,多措並舉促進學生羣體養成正確使用AI智能技術的良好習慣,如此既有利於學生釋壓減負、全面發展,也是推動教育領域應變革、解難題、育新機的應有之義。(寧雲平)

來源:荊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