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滑社羣就焦慮...恐有「錯失恐懼症」 研究:和孤獨感、低自尊有關

▲有較高社羣媒體參與度者,孤獨和低自尊與錯失恐懼症之間的相關性較強。(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你一天花多少時間追蹤別人的社羣?害怕自己錯失或遺漏參與朋友生活研究發現,從社羣看到「別人在開心,自己不在場」時會感到焦慮的人,可能是有「錯失恐懼症」,與孤獨感、低自尊和低自我同情高度相關。專家建議,有類似問題的人要改變使用網路習慣,把焦點放回自己身上

根據2020年8月發表於《社會個人關係期刊》的研究指出,生活中有較高社羣媒體參與度者,孤獨和低自尊與錯失恐懼症之間的相關性較強。該研究由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學者所進行,研究者針對14至47歲來自美國各地的419位參與者進行研究。

研究透過「錯失恐懼調查量表的十個項目,包含是否同意「我擔心自己的朋友/密友/家人在沒有我的情況下玩得很開心」,以評估參與者在其社交圈中擔心錯失活動程度

結果發現,錯失恐懼症與高孤獨感、低自尊和低自我同情有關,較可能出現在那些對自己評價不高、感到社交孤立或兩者兼具的人身上,反而「錯失恐懼症」可能會造成孤獨、低自尊、低自我同情以及低生活滿意度

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表示,從上述研究可以發現,錯失恐懼症是一個結果,很多老師家長可能會因果倒置,認爲青少年成年人因爲網路成癮而造成人際關係與溝通互動的問題,但事實上卻是因爲現實生活出現問題才轉向依賴網路。

▲從社羣看到「自己不在場」時會感到焦慮的人,可能是有「錯失恐懼症」。(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董旭英說,這類族羣真實生活本來就孤單疏離,借用網路媒體更加深了孤單感,呈現惡性循環,漸漸產生錯失恐懼症或網路成癮現象,從好處來看這是一個警訊、一個徵兆,當發現小朋友已經有點依賴網路時,父母跟老師就要提高警覺,瞭解他們的問題或壓力,越早發現並協助解決真實生活中的問題。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則建議,青少年可透過三個步驟來避免社羣媒體使用所帶來的不愉快,第一步「辨識警訊」,當發現使用社羣媒體讓自己感到不舒服、一味的羨慕對方感覺與社羣中的密友越來越疏離,甚至覺得自己很糟,應開始思考是否減少社羣使用時間。

第二步「自我增強」,看到對方使用名牌服飾、參加派對到處遊玩,自己卻只能在家寫功課玩遊戲,當發現自己無形中在比較時,可增強自己在做的事情,累積自我能力。第三步則是「迴歸真實」,應清楚知道社羣中看到的照片文字往往都被誇大修飾,呈現只是他們生活中的精彩片段,而非完全的現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