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英雄城,江西南昌2200年來的故事
“南方昌盛南昌城,
昔日洪都好名聲,
七門九州十八坡,
多有故事常議論”
——南昌道情.開篇詞
在一衆明星城市的包圍中,江西省城南昌無論在實力還是名望上都偏弱勢,或許只有在八一軍旗升旗時,人們纔會想起“英雄城”的名號,即便對這座弱勢省會並無太多認知,也敬重其紅色血統。但南昌的故事,實際遠不僅此。
豫章故郡,昌大南疆
位於南方居中地區的江西爲中國不同區位連接處,“控蠻荊而引甌越”正是對這一特點的生動描述。因地緣重要,西漢初年在江西設豫章郡以攻略南方,豫章郡城正是南昌。
南昌是江西的天然中心。江西三面環山,一面向江,地緣封閉,去掉開發較晚的南部山區,南昌正位於幾何中心,又正處江西最大的一塊平原,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南昌如此重要,必然要在此建城,據傳西漢大將灌嬰“渡江定郡地”設豫章郡後,南昌本地人章文陳述南昌的優越條件,說服灌嬰在此駐郡城,這也成爲南昌城之始。自此2200年來,南昌幾乎都爲江西首府,通過發達的航運連接江西的每一個地區。
豫章郡
早期南昌城有濃厚的軍事色彩,這從南昌“昌大南疆”的寓意便可看出。最早的南昌城是以夯土工藝建造的軍事堡壘,爲軍隊重要的中轉和補給基地,正是以此爲基地,漢帝國先後攻滅南越和閩越,將福建和嶺南納入版圖。這種由地緣帶來的軍事色彩一直延續至後世,如革命者選擇在南昌起義的重要原因便是其處於寧漢對峙的緩衝位置。兩千多年來南昌一直是戰事多發地區,這既留下濃厚的軍事文化也帶來深重的災難。南昌甚至創下不少軍事記錄,如晚唐時鄭瑤用飛火攻南昌便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藥武器的記錄。
八一起義紀念塔
南方安定後,豫章郡自身經濟發展迅速,首府南昌成爲南方三個萬戶縣之一,南昌自身的地域文化開始誕生,徐儒、許遜等賢士豪傑相繼出現,豫章郡也成爲得到中原文化認可的南州,“雷煥留劍”的奇幻故事也以豫章爲舞臺。時人雷次宗著《豫章記》總結豫章風土:“風土爽塏、山川特秀,奇異珍貨、此焉自出”,豫章繁盛,可見一斑。
兩漢六朝時形成的南昌社會形態甚至遺留至今,六朝時豫章“熊、羅、雷、湛、章”五大姓至今仍在南昌廣泛分佈,此外雷、塗、萬、鄧、胡等南昌大姓在當時也已是豫章望族。
洪都新府,七縣一州
隋唐時隨着閩粵開發和交通路線貫通,江西成交通要衝得到極大發展,作爲首府的南昌(洪州)更是空前繁榮。唐代在舊城西北建新南昌城,比之前擴大數倍,南昌老城便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王勃的《滕王閣序》更使南昌聲望達到頂峰。唐代南昌是南方物產最豐富、商業最繁榮的城市之一,詩人獨孤及在《豫章冠蓋盛集記》中盛讚南昌水運商業繁榮“宏舸巨鷁,舳接艫隘,車鸞鑣,彗掛轂擊”。發展成雄州的南昌甚至一度成爲南唐都城,今日南昌老城的“皇殿側巷”便是因此得名。
滕王閣
南昌城日益繁華,但南昌作爲州府卻一直在縮小,漢豫章郡範圍涵蓋江西全省,但隨着各地開發,撫州、吉安、鄱陽、九江等地陸續單獨設郡;隋唐時洪州仍統整個贛江下游和贛西北,而後南唐劃出高安,北宋將建昌(今永修安義)劃給贛江要衝南康軍,南昌區劃成“斜八字”,這種格局延續900餘年,直至明清。
明代江西
明清時南昌府東部爲贛江下游的南昌、新建(兩縣附郭)、豐城、進賢四縣;西部爲修河流域的奉新、靖安、武寧、寧州(後改義寧州,今修水、銅鼓兩縣)四縣州,共七縣一州。東部地處富庶平原,爲人口和財富的主要所在地;而西部則爲山區,以秀麗的風景聞名。明代萬恭概括“南新豐進,厚於弦誦,薄於蓋藏;寧武奉靖,饒于山澤,儉於制科”,東部人口和賦稅通常爲西部三倍以上。明代南昌府進士共643人,東四縣爲599人,而西四縣僅44人。
民國建立後,隨着1914年廢府存縣以及後續戰亂,行政區劃極度混亂,武寧、永修和修水三縣終屬九江,南昌收回安義;建國後早期的市爲“狹域市”,南昌市幾乎僅管理市區,其他縣區則歸屬南昌專區管轄。1958年南昌專區遷往宜春專區,豐城、奉新、靖安三縣一併劃到宜春,這種劃分可以和當時的對臺戰備有關,但也使南昌成爲歷史最小。
山川最勝,都會天成
自唐宋起,富庶的南昌算全國最重要的三十個州府之一。南昌府有着極佳的山水風光,修河流域的西部四縣山川秀麗全國著名,至今靖安、奉新、修水、武寧、銅鼓都是旅遊名縣,柘林湖、東滸寨、三爪侖、百丈山等景區每年吸引大量遊客;南昌城內外則有東湖、百花洲與龍沙等名勝,三村桃花、西山積翠,風光美不勝收;現代南昌城景也相當秀麗,一江兩河內外四湖,盡在茲城。在人口財稅上,南昌也始終在全國名列前茅,《大明一統志》中載南昌府的稅糧在全國排第11位,1851年南昌府在籍人口竟達470萬,佔全國比例是今天南昌的三倍。
靖安三爪侖
南昌城是全國聞名的雄城,明代南昌城儘管相對於宋代有所縮小,但仍然爲全國三十三個最大都會之一。明清時期,南昌“七門九洲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贛鄱”格局正式形成,城市經濟繁榮,文教昌盛,學術興旺,商業、農業、手工業均十分發達,都市文化濃厚,文人總結“豫章十景”,本地學者陳弘緒更著《江城名跡》梳理城內外全部名勝古蹟,至今滕王閣、繩金塔、梅嶺、百花洲等仍是重要城市風物。直到民國時吳地名流李法章遊覽南昌,仍對其風物讚歎不已。
明清南昌城地圖
明中期以來,隨着全國市場形成與區域經濟聯繫加強,江西景德鎮、樟樹鎮、河口鎮、樟樹鎮四大鎮相繼崛起,部分市鎮城市人口和商業繁榮程度一度超越南昌。但南昌始終有作爲省會的天然優勢且本身亦是重要工商城市,爲全省貨物的集散地和轉運中心,臨近章江的廣潤門和惠民門一帶店鋪雲集,洗馬池一帶百貨匯聚集,城市人口估計達30萬,仍爲繁華大城。
1665年荷蘭人約翰·紐霍夫筆下的南昌
作爲全省的政治中心和地緣中心,南昌的文化影響力超過轄境,以南昌爲中心的文化圈除了還沿着鄱陽湖航道延伸到湖口、星子數縣,大概爲贛語昌都片範圍。
贛語昌都片範圍
士矜義概,人絕繁華
江西自唐末以來,儒學興盛,撫州和吉安成爲兩大人文高地,但南昌亦不輸兩府,在儒學上,南昌府進士數量在全省乃至全國均排前列,明代傳教士利瑪竇對南昌的印象便是“文風極盛,產出不少文人和官吏”,即使是西部也有黃庭堅這類頂級文人。在佛道兩家上南昌同樣興盛:晉代豫章城便有二十餘座寺廟,其中不少延續至今,唐朝更醞釀出影響全國的洪州禪,舊南昌城三寶“佑民寺接引銅佛 、鐘鼓樓南昌大鐘 、普賢寺普賢騎象鐵像”中兩個和佛教有關;江西偏離政治中心又多名山秀水,相對出世的道教文化同樣盛行,江西福主許遜、八大山人等著名道士均是南昌人,古代江西人信仰的淨明道,也誕生於南昌。
總體上南昌文化包容多元,但仍偏儒化正統。這種風氣一直延續,民國時“新生活運動”便在南昌發起,雖說因脫離社會基礎並不成功,但仍對城市文化和風氣帶來影響,如道路名稱。
南昌有孺子、船山、永叔、疊山等一批以先賢命名的道路
不過南昌在多元包容的同時也堅守道統。明代利瑪竇深入南昌傳教,南昌人對其熱情禮遇,對其淵博的學識和西洋科技大感興趣,但對傳教則始終不歡迎;晚晴兩次南昌教案中,南昌人更展現出強大的對傳統信仰的堅守。晚清江西並非傳教士重點活動地區,但教案卻最爲頻繁,這無疑和贛地更重道統的風氣有關。
除人文繁盛,作爲水陸通衢的繁華大府,南昌市井文化也相當繁榮,淨明道便鼓勵信衆參與世俗生活,明代到處闖府衝州的江西商人和工匠中有不少南昌人。作爲繁華都會,南昌形成了發達的本地市民文化,民國時南昌城20餘萬人口竟有200餘家茶館,市民品茗聽書、交朋結友、洽談生意、欣賞戲曲,熱鬧非凡。
南昌地方戲中《南瓜記》《鳴冤記》《辜家記》《花轎記》合稱“四大記”,均爲本地故事
廟堂與江湖共同繁榮的特點使得南昌名人除黃庭堅、況鍾、張位等傳統儒生官吏外,還有航海家汪大淵,畫家朱耷、科學家宋應星、清初名醫喻昌等各方英傑,可謂三教九流無所不包。
青雲譜區梅湖
包容又保守,開放又傳統,人文深厚又市井發達,崇詩文又愛熱鬧,南昌的朋克氣質甚至傳承至今,現代的南昌人在八一橋下談託下棋,萬壽宮前恰茶打卡,相當瀟灑。2000年南昌首家肯德基開張,當天竟創下全球單日單店營業額最高紀錄,店家次日打出橫幅抱歉來晚了;2021年盒馬鮮生落戶南昌也出現同樣場景,當天創下了全國單店單日營業額第一的數據.....雖爲笑談,卻展現出這座城市的熱情和活力。
藤斷塔圮,窮且異堅
南昌城有一句歌謠“藤斷葫蘆剪,塔圮豫章殘”,其中藤諧指滕王閣,塔指繩金塔,葫蘆指藏寶之物,民謠意爲:若滕王閣和繩金塔毀壞,南昌城的人才與寶藏都將流失,城市亦將敗落。雖說此歌有着讖語色彩,但遺憾的是清末以來,讖語成真。
繩金塔,始建於唐末,後成爲南昌鎮城寶塔
鴉片戰爭後中國經濟格局劇變,沿海的開放使江西成爲邊緣地區迅速衰落,九江開埠但位置過於靠北,無論土貨出口還是洋貨進口,必須先以南昌爲總彙地,南昌在省內經濟地位增強,但在全省衰落的背景下,南昌在全國的相對地位大爲下降,而此時形成的“昌九”格局對後世江西影響深遠。
對南昌破壞更嚴重的是戰爭,自1853年太平軍攻南昌到1939年南昌會戰,80餘年南昌戰亂不斷。處於內陸腹地的南昌本身發展就不易,戰爭破壞更是雪上加霜,使得南昌近代建設非常緩慢。
南昌陷落
1886年,繩金塔遭雷擊起火,部分本質結構被焚。
1926年,贛軍師長嶽思寅火燒南昌城外,大火三日不熄,惠民、廣潤、章江、德勝四門外的商店民居全部燒燬,滕王閣亦被付之一炬。
藤斷塔圮,南昌城也不復盛景,抗戰時南昌城人口從27萬降到5萬,全城35%的水泥路、50%碎石路和50%的下水道、77%的房屋被破壞,全城一片瓦礫,直到1949年南昌全城也只有兩條水泥路。
民國南昌城圖
但即使在最困難的時期,南昌也在堅持建設。1925年南昌市政處首次規劃城市建設,城牆被拆除、交通幹道被疏通;1937年首座跨江大橋的發展使南昌市區突破江北,南潯鐵路的修通使得南昌城又向東延伸,南昌市區人口也由1926年設市時的21萬發展到1937年鼎盛時的30萬,交通的發展帶動了部分周邊城鎮,如蓮塘和向塘,後分別成爲南昌縣新縣城和重要鐵路樞紐
民國南昌城景
建國後南昌開始朝現代城市方向建設,到1959年,城區面積從828公頃拓展到2180公頃,撫河和贛江大橋相繼通車,山區的灣裡也因三線建設得到開發。南昌在全國工業中也有相當地位,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第一批海防導彈、第一輛摩托車、拖拉機都在南昌建成。但南昌地位相對減弱的趨勢未變,1990年南昌經濟總量僅排全國69位,爲歷史低谷。
但似乎應了王勃曾在這座城市寫的“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豪言,儘管命途多舛,雄州不在,南昌仍然是一直在發展和進步。
1980年,南昌市區內人口超過百萬,2021年則達300多萬,目前南昌仍是唯一一座百萬人口以上的贛語城市。
1989年,滕王閣重建;2000年,繩金塔大修。城市的元氣似乎也在恢復。新時代,南昌城2200年來首次突破贛江,將贛江西岸的一片灘塗建設成新的中心——紅谷灘,使得南昌呈一江兩岸勝景,滕王閣與雙子塔隔江而對,古典與現代交相輝映,展示這城市輝煌的過去與光明的未來。
南昌夜景
南昌不僅是革命聖地,也是2200年的江右名都,它蘊藏着江右民系的醇厚與風雅,漫長而複雜的歷史,爭鬥和平靜交替,滕王閣屢廢屢興,萬壽宮香火不斷,風風雨雨,一言難盡,但這座城市始終沿着自身的氣質與脈絡前進。
龍沙亭與章江渡已不存,黑白貓和雙子塔卻成新的地標。
糖果和水煮仍擺在攤鋪,瓦罐湯和煌上煌還續寫着煙火江湖。
道情清音發展到方言喜劇,市井故事仍在老城街巷中不斷談託。
2021年,南昌方言喜劇《松柏巷裡萬家人》時隔15年新拍
“白貓黑貓守到咯八一橋,
滕王閣青雲譜物華天寶,
百花洲梅嶺是山清水秀哇,
紅谷灘的樓盤節節高”
無論何時,這座城市的文明與活力一直在延續,經多年努力,2021年南昌在全國經濟排名上升到38位,“大南昌都市圈”也在一步步成型,或許在將來,南昌也能重新崛起,如同在歷史上無數次歷經戰亂後又涅槃重生一樣。
作者:雲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