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抵達上海 此行可能會習 聚焦臺灣議題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4日抵達上海,展開訪問中國大陸行程。 路透

大陸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譚天」發文指出,24日下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抵達上海,開啓任內的第二次訪問大陸行程。路透報導,布林肯在這次行程可能也會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布林肯此行會在上海會晤商界領袖,預計26日在北京會晤大陸外長王毅,他形容這次會展開密集的面對面外交,並談到臺灣問題會是此行的重要議題。

綜合外電和港媒報導,布林肯24日在社交網站發文表示,他會前往上海和北京展開密集的面對面外交,「我們持續、直接的參與,對在美國人與世界民衆最關鍵議題上取得進展至關重要」。

他也談到臺灣議題會是行程的重要議題,他指出,「在我們於烏克蘭和以色列取得成功的外交後,我們將熱切致力在臺灣方面取得同樣的成功,特別是在援助法案剛通過後。這是我此行的主要原因。」

「玉淵譚天」刊文稱,今年年初美方就提出訪中意願,美國想來,「但溝通,更重視的是行動」。

文章稱,可以看到在這次訪問前,美方仍在透過知情人士放風和媒體炒作某一議題的方式,來爲自己製造談判的「籌碼」。但想要靠這樣的「籌碼」施壓,能奏效嗎?

文章稱,有外媒報導,布林肯這次要接過美國財長葉倫的話筒,接着談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但葉倫的這個說法,連一些美國經濟分析家都表示難以理解,這些人認爲,葉倫的言論違背了200多年來西方標榜的經濟學最基本的原理。

針對這項爭議,文章稱2023年至今,美媒對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的報導轉移到了中國的「新能源產品」上,其中,新能源汽車尤爲突出。可看到,中國相較於美國有優勢的產業,在美國的敘事下,都成了過剩產業,而每當中國新能源產業展現出競爭力,美媒就對所謂中國產能過剩進行炒作。也就是說,美媒對所謂中國產能過剩的關注,是對中國經濟亮點和突破的追蹤和關注,背後是美國對中國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焦慮。

文章強調,對新能源汽車來說,新能源汽車產業不是產能過剩,而是還差得很遠。中國是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車產銷國,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爲958.7萬輛,這一年,中國出口了120.3萬輛新能源汽車——中國近90%的產能,都在滿足國內需求。這也意味着,對世界而言,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出口是優質產能、稀缺產能。

文章又稱,新能源產業的總投資中,設備投資佔比高。其次,新能源產業的技術研發投入大。最後,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依賴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把這三項做好,發揮新能源產業規模經濟效應的國家,只有中國。或許正是因爲清楚地體認到中國新能源產業真正的競爭力所在,並意識到跟中國在工業生產能力上的客觀差距,美國才發自內心地感到焦慮。

文章最後說,美國以爲製造這樣的「籌碼」,會打消中國的信心,但他們這種行爲,何嘗不是在證明「我們幹對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