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心臟病!67歲女長期胸痛、後背痛 就醫竟是胃出問題

不是心臟病!67歲女長期胸痛後背痛,腸胃不適成主因。(示意圖/AI製圖)

陽明交通大學醫院中醫科醫師薛如妤表示,透過中藥治療,可從根本處理脾胃問題。(陽明交通大學醫院提供/李忠一宜蘭傳真)

現代人工作忙碌、工時長,加上三餐不定時,經常有胃腸不適等症狀。胃腸疾患已成爲患者最常見求診中醫的疾病之一,1名67歲女性患者,因長期胸口痛且延伸至後背,經排除心臟方面等問題後到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院中醫科求診,經判斷爲肝鬱脾虛、胃火上炎,透過藥物與飲食衛教,治癒患者宿疾,也改善了生活品質。

陽明交大醫院中醫科醫師薛如妤表示,脾胃功能不佳的典型症狀包括胃痛、胃脹氣、打嗝、泛酸、胃食道胸口灼熱感和胸悶等;非典型症狀則可能是口破、口苦、口腔異味、莫名咳嗽、躺下咳嗽、喉嚨異物感、沙啞、耳悶塞感等,但診斷仍須經由中醫師詳細的病史詢問、理學檢查及四診合參才能確定。

薛如妤解釋,中醫理論中脾胃爲後天之本,身體所需的氣血與營養物質,需透過脾胃的消化吸收,此外,《黃帝內經》提到「胃不合,臥不安」,臨牀上許多有脾胃問題的患者,常合併睡眠障礙,需要透過調整脾胃機能進而改善睡眠困擾。

她指出,因此透過中藥治療,可從根本處理脾胃問題,進而改善其相關症狀,普遍來說,在認真規律服用中藥後的2至4周內,症狀可明顯改善,後續進入穩定期,建議繼續服用中藥3個月,以調養脾胃,使胃腸修復,避免後續症狀反覆發作。

陽明交大醫院中醫科表示,除了中藥治療外,日常飲食也非常重要,建立良好飲食習慣以保脾胃健康,三餐定時,勿過飽或過飢,選擇清淡飲食,避免烤、炸、辣等刺激性食物;在症狀嚴重時,澱粉類主食選擇白米、胚芽米等米飯類,避免糯米、粥、泡飯、麪粉類製品(如:包子、饅頭、吐司、麪包、麪條等),減少甜食的攝取。

院方指出,多數患者在透過中藥治療與飲食改變後,恢復良好的脾胃功能,不再受胃腸問題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