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面對「已經不在」的事實...蘇絢慧:痛失摯愛,好好「說再見」是承諾也是祝福

「怎麼辦?喪親之後,我覺得好痛苦、好難受,我是不是有問題?」失去摯愛、摯親,這段悲傷日子,你必須親自「走過」──接受悲傷的發生,將悲傷的經歷包含在生命之中,感受這段不可抺滅的意外插曲,讓生命繼續前行。

臺灣「悲傷療愈」諮商心理師蘇絢慧,在親身走過悲傷療愈過程,整理出經驗與心得,透過溫暖力量的文字,帶給悲傷者最柔軟的提醒:唯有自己「好好的活着」,才能給逝者一個最好的存在意義。《於是,我可以好好說再見》精彩試閱:

要對驟然消逝的摯親「說再見」其實是很需要勇氣,也需要心理準備的過程。 圖/freepik

我在無數個驚駭、悲傷的故事裡體會到,要對驟然消逝的摯親「說再見」其實是很需要勇氣,也需要心理準備的過程;平心靜氣、懷抱祝福、充滿愛意的道聲再見,必須是沒有傷害性的情緒(諸如:遺憾、自責、愧疚、怨恨、懊惱、憤怒),並且願意接受分離的事實,承認一切都已改變,願意讓自己承受這樣的改變所帶來的衝擊與痛苦。

若失去了這些條件,「說再見」將成爲無法完成的缺憾。兩人的關係被迫停在某一刻,無法前進,也無法後退;像是還在進行,卻又似已經結束。你們不再有新的生命交集,不再有新的故事。

一個好的道別,常需要沉澱與醞釀,有時還需要營造一些溫暖的氣氛與好的感覺,才能成爲完整的道別。

摯親若是驟然死亡,實在沒有任何好的條件讓人能夠順利道別。不僅負面能量壓得人喘不過氣,具有傷害性的情緒更是排山倒海而來;而分離的發生又非出於自願,完全是被迫,許多狀況下,甚至無法得知究竟讓生活風雲變色的罪魁禍首是誰,於是道別的意願更是降低,無論理智、情感都難以接受生活居然遭遇不測,從此改變。

說再見的困難

不說再見,是有好處的。不說再見就能編織各種理由來說服自己生活並未改變、親人只是暫時離開,如此可以勉強的繼續以過去的習慣、型態過生活,不用改變就不會爲人帶來威脅,也不會帶來無力與挫折。

只要有改變、需要改變,人就得經驗重新學習、調整、認識許多過去不會或不知道的事。當一切充滿不確定,人必然會經驗到自己某部分的確是不懂、不知道的,甚至還得面對自己有某部分是無能爲力、能力不足的,這種種困境與挑戰必然會衍生出挫折與無力的感覺。

這是生命極具壓力和威脅感的時期。

死亡所帶來的挫折與無力的感覺正是這樣來的。我們會發現,原來就算我有許多的知識、專業身分、資源、財力、計劃,也無法抵擋死亡的侵害,無法阻止死亡帶走親人的生命或自己的生命。在死亡面前,我們一點力也使不出來,想做點什麼,卻又做不出來,同時還會發現,我們對生命根本一無所知,過去所建立的信心與掌控力一點也用不上。我們不明白人爲何這麼渺小、脆弱與虛無。

這就是「說再見」的困難;不願也不想經驗到自我的無能爲力,一點力也使不上的感覺,那樣的自己太無能、無助與脆弱,太多不堪。何況,無能與無助是相當危險的情緒動能,能夠擊垮一個人堅毅的生存意志與活下去的力量。

但是,不說再見是不是就能因此順利、像不曾經歷改變般的照常活下去呢?

答案往往也是否定的。驟然失去親屬的人,即使因爲難以面對分離與驟變而不願說再見,但真實的生活環境卻無法成功的掩飾事實的發生;不再有人開車接送、不再有人煮一頓熱騰騰的晚餐、不再有人在夜半等你回家、不再有人和你相擁入睡、不再有人知道你的習慣與喜好、不再有人和你鬥嘴……一切都將告訴你:「這個人消失了。」「他真的再也不會在身邊了。」

於是,虛構與現實的衝突無時無刻存在。這是最大的痛苦——希望人生不要驟變,卻又不得不重複體驗生命已被無情猛然的改變。好似自己是被丟棄的孤兒,被任意的傷害、任意的捉弄,沒有人可以依靠,也沒有人能給予安全的保護。

好好道別是疏通悲傷的重要過程

許多驟然失去摯親的人,對我提出他們的疑問:爲何他們沒有辦法杜絕悲傷與憤怒的侵襲?爲何他們不斷反覆困在悲傷裡?他們懷疑悲傷似乎將會永無止盡的糾纏他們,他們甚至認爲自己不夠堅強、不夠勇敢、不夠好,纔會讓悲傷得逞,使他們徹底經驗到脆弱與無力。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並非一個人不堅強、不勇敢、不夠好,纔會被悲傷佔據。事實是,一旦你失去親人,悲傷就會在往後的人生如浪潮一樣的不規律涌來,又消退,再涌來,又消退,沒有靜止的那一天,除非生命不在。我們必須學習與悲傷的浪潮保持一個安全的距離,以免被席捲而走,同時又能允許它的存在,因爲它既真實又合情合理,是來自生命真實的經歷與曾有的記憶。

雖然悲傷是合情合理,但要與它培養一種信任關係與默契,能與它共存,絕對是需要長期學習的課題。我們必須認識悲傷,知道如何對待悲傷、面對悲傷,到某一個時刻,甚至能欣賞悲傷,欣賞這人生的特別景緻。

要能這樣無畏無懼悲傷,在悲傷會恆久存在的生命裡再次找到適切步調與姿態,並願意相信自己生命在經歷過撞擊與破壞後還能實現某些意義,就必須完成最困難與最害怕的事——與摯親好好說再見。學習如何完成道別的這段過程,絕對有許多的挑戰,以及難以跨越的限制,也有許多的懷疑、孤單、害怕會產生。路況並不好走,卻是走向療愈必經的中途站。

好好道別,好好向摯親說再見是一份承諾,也是一份祝福,同時是真實悲傷的表現。

道別,往往帶來不捨,但我們之所以願意道別,是因爲我們內心知道無法留下對方,即使再有千萬個不願意,也無法緊抓着對方不放。因爲對方有他的旅程、有他的方向、有他的目的地;我們會道別,因爲我們在此時此刻確知,分離時刻已然到來,從下一刻開始,彼此都將面對新的旅途,無法再相互陪同而行。在珍重再見聲中,我們除了祝福對方一路好走,也承諾好好照顧自己,幫助自己面對未知的未來。

不能否認,也不能避免的,道別的過程,是包含難忍的悲傷與心碎的痛苦。但也因爲經歷過這樣的痛楚與心酸,道別才得以完成,而不是隻能空白與麻木以對。

然而,好好道聲再見並非是準備從此將記憶塵封,宣告着此人從此和你無關,好好道聲再見反而是爲了確認兩人的關係雖遭遇了別離,仍是段重要的關係,並且以不同以往的形式,繼續的存有。

《於是,我可以好好說再見》。 圖/寶瓶文化

本文摘自《於是,我可以好好說再見:悲傷療愈心靈地圖》,2023/03/28 寶瓶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