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助私校生 政策誤導

(圖/本報系資料照)

臺灣的私立大學學費是公立大學的兩倍,目前約1年11萬元,副總統、民進黨總統參選人提出要補助私立大學學生每年至少2.5萬元以上,這項利多被藍白總統參選人批評是「政策買票」。現在臺灣面臨少子化,且近年來國內大學在國際的排名節節敗退,政府補助學費的政策不只應考量公平性,更應全面思考高等教育政策要如何改善,才能整體提升臺灣高等教育的水準。

從公平性的角度來看,只補助私立大學學生確實會被質疑,這可能會讓公立大學學生感到不公平。在教育資源的分配上,重點應該放在確保所有大學的品質和教學環境,而不僅僅是提供對私立大學學生的財政補助。

從好的一面來看,面臨少子化和招生困難的私立大學,在嚴重的財務壓力下,學費有補助可以讓學生更願意選擇私校,學生的選擇權增加了,能夠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做選擇,同時也可幫助私立大學維持營運,並保護學生的學習權益。

但另一方面,政府最近才又勒令幾所私立大學停止招生,未來幾年更有許多私立大學岌岌可危,補助私立大學學生的學費是否會傳達錯誤的訊息,讓學生在選填志願時被誤導而進入「地雷大學」,到時學校被關,又要被迫輾轉於各大學之間,浪費青春。

目前臺灣高等教育的問題很多,政府若有經費,改善不能僅停留在補助學費上,應從多個層面進行改革以提升臺灣高等教育的整體水準。首先,政府應該放開對大學的管制,少子化之後,私立大學先倒就是因爲大學立足點的不平等,例如學費,再加上教育部對大學的管制一視同仁,私立大學辦不出特色,學生只好依學費高低來選學校,學費高的私立大學當然先遭殃。

面對少子化和大學倒閉的挑戰,單純的補助學費無法徹底解決問題,政府和相關利益方應共同努力,制定更綜合的教育政策,包括提供多元化的教育選擇、加強大學間合作、鼓勵創新和國際交流,及強化教師知能提升等;同時,政策制定應以教育發展爲首要目標,避免政治操作和買票行爲的疑慮,確保政策的公平性、透明性和可持續性。

要提升臺灣高等教育的水準,需要政府、學校、學生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尤應制定明確的政策目標和執行計劃,確保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和有效利用。臺大現在每年經費只能跟大陸貴州大學比,政府如果只肯把錢花在補助私立大學學生的學費上,是難以提升臺灣高教競爭力的,只是短暫讓部分年輕學子開心而已。(作者爲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前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