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彥專欄/BBU、機器人概念股 可短打

BBU、機器人概念股,可短打。 圖/新華社資料圖

2024股市已接近尾聲。以去年底收盤指數17,930點計算,臺股已上漲5,344點,漲幅29.8%。從獲利面來看,今年前三季上市櫃公司獲利成長28.56%,以上週收盤價來計算,平均本益比約19.3倍。

展望2025年,市場普遍預估上市櫃公司獲利可再成長15%,以上週收盤計算,平均本益比約16.8倍。在獲利前景依舊看好下,2025年臺股仍有續創新高的實力。

從總體面來看,中華經濟研究院預估我國今年經濟成長率可達4.23%,2025年成長3.1%,數據優於IMF對全球平均經濟成長率2.8%的預估值,預期也將領先其他亞洲四小龍國家表現。

臺股能交出上述佳績,人工智慧(AI)帶動半導體、伺服器等高階科技產品需求功不可沒。以訓練AI模型所需的晶片來看,全球至今仍只有臺積電(2330)可穩定供貨,臺商包含AI晶片的HPC晶片代工,在全球市佔率估計高達九成以上,臺商的AI伺服器全球市佔率也高達九成之上,預期熱潮將延續至2025年。

邁入2025年,由於前端運用輝達(NVIDIA)AI晶片進行模型訓練的需求已達高峰,AI教父黃仁勳在耶誕節夕推出報價只要249美元的地端(Device端)AI系統Orin,預期將會是明年初消費電子展(CES)展最值得關注的AI新趨勢之一。

此外,12月下旬,包括Open AI以及Google都發表最新AI模型,其中Open AI也正式開放今年農曆年間發表的SORA文字生影像AI模型供付費使用者使用。

由於以文生影片會耗用更多AI運算資源,開放當天立即造成Open AI系統當機,這也印證年初山姆奧特曼在發表SORA模型後,直喊着需要投資更多AI伺服器,顯示AI對算力的需求恐是一個無底洞。這也是支撐AI個股股價高檔盤旋的主因。

因此,即使輝達成長來到高原期,但隨AI運算逐漸擴散至用戶端,以博通、美滿電子(MRVL)等爲主的AI設計廠商,將接棒成爲後續AI晶片需求的主力。

臺灣除聯發科(2454)外,具備提供7奈米以下設計整合服務的NRE設計服務公司也望受益。相關公司近期股價結束半年多以來盤整格局,已重回所有均線之上,提前反映上述產業趨勢。

Google近期也發表最新的XR平臺,是當年Google眼鏡失敗後,首度再度把目光轉回這類穿戴式商品。由於現有的PC、手機、平板等需求量均已呈飽和,各科技大廠無不將穿戴式商品視爲下一個帶動科技產業成長的潛在產品。

以臉書跟宏達電(2498)爲例,即使推動元宇宙應用多年、累積虧損驚人,仍持續投入。如今隨着AI時代降臨,讓AI建模的成本大降;此外,包括數位分身這類的AI應用也帶來新需求,這或許是明年可留意的另一個AI應用趨勢。

短線操作上,盤面熱門股包括因大陸再現疫情的防疫概念股,及BBU、機器人等股價高基期股。

3月是安卓手機大廠中、高階手機密集上市的期間,手機PA供應商已見投信法人佈局跡象,股價也還在低檔可留意。

此外,上市櫃公司2024年獲利大幅成長,金融、航運、營建等類股預估殖利率相當可觀,也可望吸引包括壽險爲主的資金回補。

由於這些高殖利率股權重不低,預期在川普正式上任前,以法人買盤爲主的元月效應行情可期,建議投資人可好好把握。

(作者是羣益投顧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