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險“老三家”去年淨利合計超400億元 行業整體綜合成本率走高
財險公司2023年業績陸續出爐。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截至4月26日發稿,已有12家財險公司發佈了2023年年報。其中9家盈利,合計淨利潤451.8億元;3家虧損,虧損總額爲3.24億元。12家險企去年合計淨利潤爲448.56億元,同比減少8.7%。財險“老三家”(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合計淨利潤爲407.62億元,同比下降14%。
此外,備受市場關注的是,去年有11家險企綜合成本率較上年有所上升。
11家險企綜合成本率上升
從已公佈2023年業績的公司來看,財險“老三家”的頭部聚集效應仍然顯著。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2023年分別盈利252.29億元、89.58億元、65.75億元,淨利潤總額達407.62億元。不過,去年財險“老三家”淨利潤同比均有所下降,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淨利潤同比分別下降13.27%、11.41%、19.69%。
究其原因,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投資端方面,去年險企配置比例較高的權益類投資、另類投資等都面臨着利率中樞下滑或收益率波動的壓力,使得險企的投資收益率表現相對不佳,從而影響淨利潤;負債端方面,新能源車險的成本較高,新能源車滲透率上升以及洪災、颱風等自然災害因素,均帶動成本升高。
除“老三家”外,還有錦泰財險、永誠財險、中遠海運等6家險企盈利,盈利總額達44.18億元。
整體來看,行業綜合成本率有所上升。12家財險公司中,有11家的綜合成本率上升,同比升幅最高超過38個百分點;有7家財險公司的綜合成本率超過100%。
平安產險的2023年度信息披露報告顯示,在2023年車輛出行恢復常態化、新能源汽車賠付率居高不下等多重因素作用下,行業整體綜合成本率走高。
綜合成本率是保險公司用來覈算經營成本的核心數據,包含公司運營、賠付等各項支出。綜合成本率越低說明財險公司盈利能力越強,當綜合成本率超過100%時,則意味着公司面臨承保虧損。
對此,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諮詢合夥人周瑾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總體而言,2023年頭部財險公司的經營較爲平穩。相較於2022年的低賠付水平,2023年的賠付率有一定上升,因此導致綜合成本率相應上升。
車險市場穩健增長
車險作爲財產險的主要險種,受到市場普遍關注。從“老三家”去年的車險業務表現來看,呈現“增收不增利”的特點。具體來看,人保財險的車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856.26億元,同比增長5.3%;平安產險的車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138.51億元,同比增長6.2%;太保產險的車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035.14億元,同比增長5.6%。承保利潤方面,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的車險業務承保利潤分別爲86.24億元、47.32億元、24.10億元,同比均有所下降。
平安產險在2023年度信息披露報告中表示,去年車險市場保持穩健增長態勢,但承保利潤收窄。
對於這一現象,黃大智認爲,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新能源車出險率較高,相較於傳統燃油車綜合成本更高,使得淨利潤有所下滑。
在中國太保2023年業績發佈會上,太保產險董事長顧越表示:“我們對新能源車險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應該說已經出現希望的曙光。”
展望未來,業內維持穩健增長預期。華福證券認爲,車險保費預計仍會保持低位穩健增長,非車險保費在政策推動下貢獻將持續增強。同時,在監管對費用進一步管控的背景下(嚴禁貼費返現),綜合費用率有望進一步壓降,各險企綜合成本率將持續得到優化。
周瑾認爲,一方面,財險公司需要關注新能源汽車的高賠付與保證險等部分非車業務賠付率上升帶來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隨着非車業務佔比的不斷上升,責任險和健康險等非車業務對險企的經營管理與風控能力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預計在非車業務領域的行業分化也會進一步加劇。
周瑾進一步表示,在業務經營上,大型公司可以在業務結構優化、成本壓降和運營效率提升上加大力度,並在新能源汽車及其他創新業務上持續進行探索;對於中小險企而言,應適當做減法,聚焦優勢市場和客羣,選擇差異化的經營領域和模式。
記者 冷翠華
見習記者 楊笑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