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號令十萬鐵粉的現場魅力 江蕙演唱會創百億奇蹟

文/洪綾襄黃靖

穿着絢麗的禮服,她站在聚光燈的下方,雖然看不見歌迷殷切的眼神,但仍能感受臺下投射來的熱情,28萬人等着聽她開口唱出封麥前最後一次演唱會。紀錄即將創下,而她掀起的「江蕙現象」,也將聲光、歌舞齊發現場演唱狂潮,再推升到高峰。

今年1月2日,江蕙無預警宣佈封麥,16場演唱會,開賣當天超商與寬宏售票不堪瞬間涌入流量而系統癱瘓,黃牛票水漲船高,最便宜的800元高臺票,竟一度喊到7萬5000元;粉絲搶票的熱度史上未見,不得不再追加9場,依舊吸引34萬人同時上線搶票,不到半小時搶購一空

7月25日晚上,臺語歌壇天后江蕙在首場告別歌壇祝福」演唱會上,唱到泣不成聲。當天晚上由源活娛樂所設計華麗舞臺,與音樂節奏同步變幻色彩,臺下聽衆歌聲與特效如癡如醉,跟着江蕙的喜與悲,一起笑一起哭。現場超魅力 歌迷如癡如醉

這就是現場演唱最迷人也最難被取代的魅力。根據文化部2013年流行音樂產業調查報告顯示,一三年全臺共舉辦2500多場大大小小演唱會,平均每天舉辦7場演唱會,累計168萬入場人次,近2年來熱度有增無減。

追憶青春資深歌迷,讓江蕙、八○年代歌手黃鶯鶯,還有一開再開的民歌演唱會,聲勢依舊不墜;而正值青春的年輕歌迷,着迷於和偶像近距離接觸、互動的現場表演,撐起這1年超過100億元的產值

南韓天團EXO,整齊畫一的舞蹈及炫目的舞臺,即使在平日舉辦,仍吸引萬名女粉絲朝聖。跨年夜,五月天的演唱會,3場共15萬人一起同樂,嗨翻高雄世運館。

即使不是超大型的演唱會,悶溼的5月,華山的Legacy裡,冰冷的鼓聲、孤寂的吉他、陰鬱的唱腔,靜夜裡,英式搖滾團體「先知瑪莉」的「梅雨季」演唱會,沒有放聲尖叫,近千名歌迷滿足地跟着頹廢的弦律輕搖着。

不同的舞臺設計、迥異的表演形式,但都同樣令人醉心

臺灣最大演唱會製作商、也是五月天等歌手演唱會專屬合作伙伴的必應創造,總監周佑洋算了算,六年前必應1年約承辦50場演唱會,一二年增至120場,「去年開始,從女巫店到世運主場館等級的演唱會,1個月我們參與的就超過100場。」

蘇打綠經紀人、也是資深音樂人林暐哲分析,1980年代是MTV時代;2000年是網路時代,小孩子做一首歌,就可以在YouTube上賣,直接可以看到下載數和點閱數;而2010年代,從虛擬走向實境,現在正是演唱會的時代。

在這時代,考驗的是演唱實力及現場魅力,「不會唱,但很紅的歌手愈來愈少了,」戴着黑框眼鏡的林暐哲有一張娃娃臉,其實他25歲就當上製作人,在魔巖音樂時代,參與過楊乃文、陳綺貞等歌手的唱片製作,一路看着唱片界從輝煌到黯淡。尤其當iTunes、Spotify等新線上收費平臺興起後,更是翻轉產業獲利模式,「那時CD包得再大包也沒人買,」林暐哲苦笑,「演唱會是低迷已久的流行音樂產業找活路的一種方式。」

產業模式翻轉 唱出新活路

現在,音樂界熱烈迎來文藝復興。在流行音樂產業調查報告裡,一三年臺灣流行音樂營業額已達455億元,其中,音樂展演營業額高達130億元,也就是每100元的流行音樂產值中,就有近30元來自演唱會,而有聲出版則僅11元。

Legacy音樂展演空間兼創辦人中子文化執行長張培仁觀察,「音樂本質沒有改變,是生活方式的改變。」他指出,隨着主流媒體的碎片化,相較於購買大量複製產出的錄音作品,年輕的聽衆更青睞獨特、不可取代的現場體驗;因此音樂公司也開始要求藝人走出錄音間,展現唱、跳、創作、演出等現場魅力,讓音樂「被看見」…(本文截自財訊482期,詳全文)

相關報導報告!江蕙演唱會售票系統有漏洞 企業資安漏洞多 有請「駭客補破網史上最小氣刺激方案 江宜樺拚經濟不如江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