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高教公共化政策 牛步難達標

教育部國教署前署長、臺北市立大學名譽教授吳清山,最近撰文指出臺灣高教公共化進展緩慢。圖爲臺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2021年於教育部外陳情,抗議永達學院於2014年惡性停辦並積欠教職員資遣費、公保年金。(本報資料照片)

蔡英文政府將「高教公共化」訂爲施政目標,但學者檢視,近年私校退場速度緩慢,目前高等教育仍有2/3是私校;加上政府僅將不到一半的高教經費投入私校,這些都讓臺灣高教公共化牛步前進。教團則認爲教育部目前高教施政並非朝向公共化推動。

高教公共化要素之一是讓全民接受低學費或免學費教育,蔡英文總統2012年首次競選總統時,提出「擴大高教公共化程度:逐步調整公立及私立校院的學生比例,長期達成公立校院學生數過半的目標。」教育部2017年起推動的「高教深耕計劃」,目標中也提到「提升高教公共化」。

蔡政府任期進入尾聲,臺灣高教公共化了嗎?教育部國教署前署長、臺北市立大學名譽教授吳清山,最近在《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發表「高等教育公共化的難題與因應策略」專文指出,臺灣高教公共化進展緩慢。

吳清山指出,我國每戶綜合所得稅平均稅率11.5%,而高教公共化的歐洲國家則是30%以上,臺灣稅率太低,難有高教公共化的本錢。另我國高教經費每年約250億元,109學年公校獲得51.62%、私校僅48.28%,投入私校經費不足,弱勢生讀私校未能得到更佳的教育資源。

此外,吳清山說,110學年不含專科學校在內,大學校院有137所,其中公立45所、私立92所,私校高達6成7。私校退場緩慢,而絕大多數學生在學費較高的私校就讀,政府必須逐年將公私立比調整爲7:3,纔可能達成公共化。

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說,私校退場後的校產要真正迴歸政府所有,然後更有效利用,才能達到高教公共化;但像南榮科大,教育部允許其停辦後改辦貴族中小學,有錢人家的小孩才能去讀,這不是高教公共化該有的方向。

教育部表示,將持續透過頂大教卓及高教深耕等計劃,鼓勵國立大學招收弱勢生,更進一步推動願景計劃,由國立大學國家重點領域相關學系專案招收弱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