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遁走16年最終掌大位 長榮大哥張國華:其實我喜歡自由
(圖/今週刊提供)
市值一度破兆元的長榮集團,在經歷全球海運超級景氣後,卻在今年爆發赤裸裸的兄弟之爭,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經營權相爭,在四兄弟中一向最低調的張家老大張國華居中折衝,最後發揮智慧,在紛亂中一槌定音,守護長榮帝國逐步走向專業經理人制。
在這場相爭中,張國華低調沉穩的個性也許是最後能穩定軍心的關鍵。他的名片上沒有職稱,也不習慣人家稱他爲董事長,長榮集團從上到下都稱他「KH」,這個簡稱源自「國華」的英文拼音縮寫,就連記者訪問時,他見面的第一句話也是:「叫我KH就好。」
四兄弟長年相爭不下
大哥提議分家 盼徹底解決紛爭
謹言慎行的張國華不隨便開玩笑,面對尖銳話題也不輕易顯露情緒,總是思考片刻後,才用一口流利的臺語娓娓道出想法。這回在弟弟派聯手想搶下經營權時,張國華被問到解決辦法,他想了幾秒鐘,慢條斯理吐出:「解散長榮兩大控股公司。」
這兩家公司主要股東皆爲張家四兄弟,牽制着長榮旗下各公司的經營權。張國華受訪時指出,集團內這兩大重要的核心公司長榮國際、巴拿馬長榮國際,每位兄弟持股差不多,只要彼此稍有意見不同就會陷入紛爭,沒有人能真正主導。
因此,爲了真正解決經營權問題,張國華提議:將兩公司解散,四兄弟把錢分一分拿回去,大家拿到錢之後,可以自行決定要不要加碼投資長榮海運或是長榮航空等各子公司,「協商大門永遠開啓,我不願意也不希望進入法律戰,沒完沒了。」
在兄弟連番上演法律攻防戰後,又經歷今年6月的長榮鋼鐵董事會改選,雖然張國華第一戰就守住長榮鋼,但當時兄弟互鬥情節愈演愈烈,家族內鬥的難堪愈加浮上枱面,甚至可能延燒到2023年長榮航空、長榮海運的改選。沒想到這一席「解散說」適時發揮效用,知情人士也稱:「經營權打了這麼久,兄弟們也累了。」
原來,在爭奪長榮鋼失利後,老三張國政有意願支持大哥,這讓開始有雜音的弟弟派出現嚴重裂痕;加上大家冷靜下來,慢慢認知到解散、分家確實是眼下有效的解決辦法,因此四兄弟開始願意協商,首要任務是讓長榮國際停止公開發行,知情人士表示:「現在就往這個方向走,停止公開發行對往後的資產處理會比較有彈性。」
在外界的印象中,張國華有着說一不二的固執性格,但事實上,他有一顆嚮往自由的心。他在40多歲時不願與體制抗爭,主動請辭離開長榮,一走就是人生最精華的16年。直到2014年,他再次回任長榮海運董事名單,重回大衆視野;2016年才正式接掌長榮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