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腦梗塞卻沒感覺? 6種「無症狀中風」高危險羣樣貌

曾經腦梗塞卻沒感覺? 6種「無症狀中風」高危險羣樣貌。(示意圖/Shutterstock)

對於「腦梗塞、腦中風」,一般人的印象相當驚天動地,不外乎突然倒地、嘴歪眼斜、口水直流、語無倫次、頭痛欲裂等等,一看就知道這個人出大事了,要快就醫。但事實上,根據國內醫院曾做過的調查顯示,一萬三千多名健康檢查的民衆裡,有超過七百人的大腦影像上有缺血性中風病竈,其中竟有九成渾然不覺自己已經「中風」過。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副教授張谷州主任指出,由於日常人們大概只有用到腦部十分之一左右的功能,許多腦部區域並非主掌視覺、語言、運動反應,若是這些腦部血管阻塞受損,完全不會造成病人視力缺損、語言障礙或肢體癱瘓,患者根本沒有感覺。甚至即使有細微的身體變化,也容易被人們以老化、疲勞等因素帶過,但是腦部其實已經受損。這種情況,被稱爲無症狀中風(silent stroke)。

無症狀中風雖沒有猝死或立即癱瘓的風險,但若長期無視,日後失智、失能或急性中風的機率大增。像是腦部基底核的小血管被阻塞時,就會出現巴金森氏症的症狀,也可能會出現失智、失語或憂鬱等症狀。

但弔詭的是,既然「無症狀」,又要如何才能發現?張谷州醫師建議,高危險羣最好定期健康檢查,視情況選擇腦部磁振造影(MRI)不必加顯影劑,早日發現病竈,儘早治療。

曾經腦梗塞,自己卻完全沒感覺?醫師提醒6種「無症狀中風」高危險羣樣貌。(圖/中時新聞網製作)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副教授張谷州主任指出,無症狀中風雖沒有猝死或立即癱瘓的風險,但若長期無視,日後失智、失能或急性中風的機率大增。(圖/張谷州醫師提供)

●有中風症狀立刻就醫 十天內都是逆轉病情的黃金救援期

張谷州醫師指出,急性發作中風時,即刻送醫是唯一最佳治療途徑。現今醫療進步,處理血栓的技術突飛猛進,從以往的黃金救援三小時,到現在只要及時處置得宜,十天內都有機會讓中風損傷降到最低,恢復身體機能的機率大大提升。

從今年七月一日開始,對已有再發腦梗塞的輕症案例,臺灣健保給付顱內動脈支架,對於腦中風的防治,又是醫學史重大突破。只要定期健康檢查、早日揪出腦內病竈,維持健康餘命大有可爲。

不過醫師還是提醒,所有治療都是事後補救,避免中風的可控性因素,不外乎控制五高:血壓、血脂、血糖、體重及壓力、戒菸酒、少油少鹽低糖、每日至少攝取1500-2000cc的水分、充足運動;日常也可透過打球、跳舞、學習語言或新事物、戶外活動等,儘量活化腦部功能。

張谷州醫師也提醒,大家不妨「照着節慶檢視身體數值」,尤其像是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容易大吃大喝的節日過後,最好再度檢視自己血壓、體脂肪、血脂、血糖的變化,適時調整生活作息與飲食,並且多注意身體的細微變化。但也不需要過度緊張,放寬心情避免壓力,維持正常生活作息,心血管纔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