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政策底落實,反彈號角響起
這波大反彈主要因爲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所主持的金融穩定發展專題會議,會後罕見地做出重磅表態,迴應了最近市場對大陸股市的多項憂慮,幾項聲明如同一劑強心針,釋放了非常清晰的信號。
會中除了強調有關部門要積極推出對市場有利的政策,審慎推出收縮性的政策外,對於外界最關切的中概股退市壓力,也表明中美雙方監管機構已進行良好溝通,將形成合作方案,充分顯示官方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決心。
陸港股及ADR中概股隨即出現集體飆升,恆生科技指數更在3月16日創下史上最大單日漲幅22%,顯示市場信心得到極大振奮。後續應該會有一系列穩定市場的措施陸續推出,市場的「政策底」進一步落實。
港股從2021年開始一路走空到最近,恆指本益比跌到低於九倍,已跌破十年平均。跟A股的價差也愈拉愈大,這不僅是基本面的原因,更多是資金面帶來的壓力,反映的是投資人對未來的不確定,以及地緣政治外加中美關係等系統性風險,信心嚴重不足所致。
現在市場信心因政策面的宣示,終於得到修復。先前跌幅最重的互聯網板塊跟ADR中概股,短期可望因爲空單回補帶來大反彈,但後續還是要觀察中美雙方何時達成共識,以及大陸官方對互聯網平臺監管態度的變化。
事實上,在美國上市的200多家中概股,已有20家大型企業同時在香港上市,可以將ADR轉換爲港股,這20家企業就佔這些中概股市值八成,也是外資法人主要的投資標的。其餘佔市值17%的30多家企業可申請或正規畫返港。僅不到5%市值的190家中概股,因不符合香港上市規定,纔會面臨退市風險。
上述20家同時在美國及香港上市的大型中概股,法人原持有之ADR自2021年起已大幅轉換爲H股。例如阿里巴巴、網易法人持股ADR比重,均由2021年上半年的35%,降至目前約18%至22%左右;同時期法人持有H股比重,則由兩成多上升至超過35%。
也就是說,外企問責法主要影響的是無法返港上市的中概股,對於已在兩地掛牌的中概股來說,影響沒有外界以爲的那麼大,主要還是市場信心問題。畢竟目前俄烏衝突尚未結束,歐美製裁措施還會升級到什麼階段不得而知,中美之間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加重悲觀情緒。
另一方面,美國聯準會開始升息,市場預期2022年還會升息六次,並啓動縮表。然而回顧美國過去四輪升息週期,全球股市在剛升息的三個月內多半震盪下跌,但在升息六個月到一年內,普遍都會止跌回升。
不過這次聯準會升息跟縮表的間隔時間很短,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狀況,也意味着相當激進的貨幣收緊信號,歷史經驗在目前的背景下是否還適用,就很難說了。
但投資人除了眼前風險外,也要看到長期的機會。許多基本面、競爭力還是很好的優質股,例如互聯網巨頭、財務體質佳的地產及物業龍頭、新能源上游領導企業,已經回落至合理的價值區間,估值極具吸引力。
對於手上部位不多的投資者來說,現在反而可以開始分批佈局。對於持倉較高的投資者來說,也不用急着押滿,畢竟市場悲觀情緒的修復,還需要一段時間,做好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與財務規畫,把握逢低佈局機會,纔是穩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