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觀測-發展自主衛星產業,強化數位韌性與通訊安全(上)

深入探究不免需要思考,當國土受到人爲因素影響造成通訊中斷,乃至於其他狀況如交通、電力、水利、物流…等等服務中斷時,對於民生服務系統勢必造成非常大的衝擊。

■維持通訊安全是戰時必備

現今的生活持續加速,社會進步飛快到也不斷打破人類歷史紀錄,人們透過網路資訊傳遞,以超高的效率精準取得資訊並運用到各種場景,通訊服務已經成爲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工具。打了快一年的俄烏戰爭讓世界看到了極端的殘酷與現實,自從戰爭開打以來,戰場上通訊系統的應用,經常成爲新聞媒體用來描述作戰能力的指標,也讓我們理解到同樣身處戰爭敏感地區的臺灣,對於通訊系統的應用需要隨時處於高度備戰的狀態。

雖然在俄烏戰爭初期StarLink(與特斯拉同爲馬斯克所創立)免費提供烏克蘭使用,但在2月9日已斷訊。由於特斯拉(Tesla)在中國有龐大的商業利益,未來解放軍若侵略臺灣,StarLink讓臺灣使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我們假設中國可以利用1,000枚飛彈與3,000枚火箭炮在開戰短短几小時內摧毀所有海纜登陸站、衛星地面站、各地主要通訊設備大樓、離島通訊微波塔、以及特高壓變電所,造成臺灣對外通訊網路幾乎完全中斷的情況下,究竟我們的通訊系統暢通機制與對數位韌性衝擊爲何呢?

■打造衛星通訊 國安關鍵

數位發展部於2022年8月成立的任務目標就是建立臺灣爲「全民數位韌性」國家,即便當中國試圖切斷海纜光纖,臺灣對外網路仍可維持正常運作,並將在全國700多處與三個國外站點建立非地球同步軌道衛星(NGSO)的地面接收站,完整打造衛星通訊的基礎建設。甫於今年1月完成改制的行政法人國家太空中心吳宗信主任表示,「臺灣發展30多年來的太空產業,在大環境變動下具備了更多國家安全與帶領產業的意義」。其中設置能確保國內主要運作節點通訊暢通的系統,已經成爲維持國家安全必備的基礎建設,而通訊相關的技術發展也被世界各國設定爲最重要的發展項目之一。

通訊系統的運用固然非常多元且便利,但戰場上局勢瞬息萬變,特別是在高度電子化、資訊化的現代,攻擊方會用盡各種方式如截收、干擾、斷電、摧毀等手段使防守方失去資訊傳遞的能力,進而因爲無法與指揮系統取得連繫而更容易地被擊破。防守方則是需要透過高度加密、閃避干擾、獨立供電、大量備援等各種方案,有效確保資訊隨時傳遞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

(明日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