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罹癌自殺率「高於全球平均」抗癌意願低 心理師揭原因:不想拖累子女

癌症希望基金會特約心理師葉北辰表示,老年人罹癌後,不只面對癌症的衝擊,更改變了退休後的規律生活,更有對子女的憂心,在在增加了自殺風險。 圖/123RF

「老年人罹癌後,不只面對癌症的衝擊,更改變了退休後的規律生活,更有對子女的憂心,在在增加了自殺風險。」癌症希望基金會特約心理師葉北辰表示,臺灣65歲以上老年人自殺率爲所有年齡層最高,其中老年人罹患癌症後的自殺率,更是高於全球平均值,建議罹癌後可以利用醫院設置的癌症資源中心,及癌症希望基金會於北中南的據點諮詢相關癌友服務,降低長者自殺風險。

長輩罹癌後不願就醫?心理師揭真正原因

葉北辰表示,每個人都享有健保,罹癌後就是進入化療等治療療程,老年人的傳統觀念是不想拖累子女,總覺得治療要花一大筆錢,與其抵押房子接受治療,還不如把房子留給孩子,更何況老年人依過去不好的經驗,認爲癌症治療非常痛苦、非常慘,且又要到醫院的陌生環境接受治療,將增加心理許多負擔而抗拒治療,如果合併憂鬱症,造成老年癌友的自殺風險又更高了。

葉北辰說,癌症希望基金會自美國帶回在醫院內設置癌症資源中心的概念,各醫院的中心可以租借假髮,尋求義乳的協助等,並可以協調不同科別,協助病人就醫等,並適時轉介心理諮商,避免深陷於過去悲慘的經驗而不願就醫。

在未生病前或罹癌初期,就應多瞭解「病人自主權利法」及早簽署預立醫療決定,甚至是是否要提前準備安寧療護等。葉北辰說,家人應一同給予長輩支持的力量,如果長者不願意就醫,可以找出長者活下去的動力,如曾有一名長者罹癌前喜歡攝影,很擔心罹癌過世後,自己珍惜的相機會被丟掉,鼓勵他接受治療後,還可以繼續拍照,不要放棄。

「年長者癌友的需求,可能與年輕癌友不同,必須更加關注。」葉北辰指出,如曾遇到一名罹患乳癌的老婆婆,已切除一側的乳房,她希望醫師把另一邊的乳房,一起切掉,因爲她感覺晚上睡覺時,左右很不平衡,「感覺像是在提醒她得了癌症」,但若是年輕乳癌病友,根本不會有這樣的想法,因此須依癌友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意見及心理支持。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更多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