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國際史青科:以長期主義爲底色 互利共贏爲思想 才能做到有質量的海外市場佔有率
本報記者 陳燕南 北京報道
“只有以長期主義爲底色的互利共贏思維,才能做到有質量、有底線的市場發展,才能真正地被當地所接受,實現中國汽車的品牌溢價。”長城國際總裁史青科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我國汽車出口431.2萬輛,同比增長27.3%。其中乘用車出口363.3萬輛,同比增長28%。出口已然成爲中國汽車增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家都覺得出海一片光明,但實際上也有很多‘坑’。長城汽車作爲最早代表中國車企出海的企業之一,我們始終保持各種模式的探索。目前我們認爲,生態出海、互利共贏的戰略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史青科在接受採訪中多次強調了出海的挑戰重重,但同時他依然滿懷着將中國品牌發揚光大的熱忱,分享了長城汽車生態出海的案例,希望中國汽車同仁以產業鏈的眼光超前佈局,形成各有特色、相互成就的局面,共同做好中國汽車這張新名片。
“品牌是根基 而非單純追求銷量提升”
中國汽車的全球化已不再是“量”的競爭,而是“質”的競爭。
“目前,越來越多的海外消費者認可併購買中國的汽車。當前中國汽車出海的主要目標市場出現了這樣一些特點。”史青科表示。
他還表示,在某些特定區域中國汽車的市場佔比超過70%,而這些原點型市場突破更有利與中國品牌影響力的提升。
據瞭解,原點型市場是指新品類可以立足與發展的地方,具備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夠產生輻射效應。原點型市場的選擇對於新品牌的成功至關重要,因爲它能夠爲品牌的後續發展提供數據、打法和樣板。
同時,在史青科看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由於與中國的政治經濟關係相對穩定友好,政策支持相對穩定,雙邊合作基礎是更加堅實的。“這些市場不僅爲我們提供穩定的用戶需求,也有利於資源效率、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進行高效提升,輻射到鄰國市場。”他表示。
不過中國汽車在數量上有所突破的背後,出口結構和方式也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多元化的商業模式正在形成,不僅是產品,還有技術創新、用戶運營和品牌文化都在變化。其中品牌對我們來說是根基,而不是銷量的提升。”他表示。
“要站在全球用戶視角看待競爭”
雖然中國車企在海外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史青科也提醒道:“我們不能放鬆,我們要站在全球視角以及上帝視角看中國市場。中國汽車品牌取得全球用戶的認可還需要繼續努力。”
他強調:“我們不能關起門來競爭,一定得在全球用戶的視角下看待競爭。”
據瞭解,隨着中國企業出海的深入,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了出來。在進軍海外市場的過程中,部分車企存在着“多而不精”“大而不強”的情況,這些都會影響未來中國車企在海外擴張和發展的進程。
“近幾年來,中國汽車快速發展,尤其在電池產業鏈和相關技術方面,中國都處在全球領先地位。但是我們也不得不面對日韓品牌,直面競爭。”史青科表示。
“比如在精細化程度上,實際上和日本汽車還有很大的差距,這也是中國車企在全球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挑戰。”他表示。
同時他也提到,中國汽車出海面臨的溢價能力不足,產品質量不夠完善,全球化營銷水平不高,這其中也包括全球化生產能力、佈局能力欠缺。這是我們在高速發展之下,必須要高度重視的。
“工業尤其是高端製造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不可能只在單一國家發展,而是會利用全球市場技術積累進行資源、技術、人才全球化配置,而汽車這種行業更是生而全球,優秀車企一定以長期戰略思維去經營品牌,去練就堅實的供應鏈整合能力、技術研發能力和品牌建設能力,真正有實力的車企一定早就積極佈局海外市場,提升全球競爭力。”史青科表示。
據瞭解,長城汽車作爲中國汽車重要的一員,在過去34年的造車歷程中,親歷了整個中國汽車行業從2.0到4.0的出海歷程。
依託森林生態體系,長城旗下五大品牌均已實現出海。2023年,長城累計出口31.6萬輛,海外營收531.14億元,海外業務毛利率達到了26.01%。到了2024年上半年,長城海外銷量達19.98萬輛,同比大增62.09%,實現連續8年正增長。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9月,長城海外銷量爲4.41萬輛,前9個月累計銷售突破32.42萬輛,已經超過了去年海外銷量總和。
“我們作爲中國汽車產業開拓者之一,在過去漫長的時間裡摸索出可持續發展路程,就是生態出海。其背後的本質就是互利思維和長期主義。我們的生態出海不僅僅是輸出產品,更是合作共贏。”史青科表示。
據瞭解,2020年,長城收購了通用汽車的泰國工廠,投入46.73億元改造,翻新後的工廠目前可量產哈弗H6 HEV與PHEV、哈弗JOLION HEV、歐拉好貓等車型。今年2月,長城內部孵化的動力電池公司“蜂巢能源”在泰國建設的電池包工廠正式投產,產品開始批量交付。
“這樣就不是單純的技術上的輸出,而是秉持着與當地各方分享利益、互利共贏的思維。”史青科表示,“我們遵循着和當地用戶一起爲當地用戶服務的理念。只有這種長期主義底色的互利共贏思維,我們認爲才能做到有質量、有底線的市場發展,才能真正被當地所接受,實現我們的品牌溢價。”
“同樣,我們的全球產品戰略也是基於互利思維,是根據腳做鞋子,不能是拿着鞋子在全球找腳。產品戰略是爲了支持品牌戰略的落地。”史青科強調。
“而爲了適應多變的海外需求,我們的生態佈局是全面均衡的。”史青科進一步表示,“多品類、多動力、多檔次的產業鏈優勢使得我們可以滿足全球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應對變化殘酷的競爭環境,而不是單一地通過電動化去解決所有的問題。”
“抱着敬畏尊重之心學習老牌車企”
在史青科看來,雖然中國品牌在產品競爭力上已經佔有一定的優勢,包括電氣化以及智能化有一定優勢,但是在品牌建設、服務生態等方面依然需要學習老牌的車企,尤其是學習它們互利互惠、共同發展的這種思維模式。
“我們一定抱着學習和敬畏尊重的心態。”他強調,“在全球市場,我們的競爭對手實際上是豐田、大衆、BBA這些全球品牌,因爲這些品牌早已滲透到用戶的心中。”
史青科表示:“在開拓市場過程當中,我親自調研過這些地區的用戶。其中,中東、拉美的用戶說可靠性是需要時間來驗證的。”
”所以這種滲透人心的品牌心智纔是我們真正面對的挑戰。這就是爲什麼我們不能打價格戰拿到短期的銷量成績,而是從用戶需求和服務體驗入手的原因,要構建一個長期穩定的生態體系,一個單一的維度是不足以構建足夠的護城河的。我們在品牌力、產品力、服務力、渠道力、用戶力等方面所組成的整個品牌生態纔是根。”他表示。
在史青科看來,品牌的強大也離不開中國文化的傳播。“我們要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我們經常思考如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邏輯就是中國強,汽車強。因爲中國故事對中國的品牌來說是可以背書的。”他表示。
史青科舉例道:“帶着嘉賓參觀位於重慶的長城汽車智能化工廠的時候,還要體驗四川的火鍋、變臉、熊貓這些元素,我認爲這都是我們中國文化的象徵符號,我希望中國的文化可以將中國汽車的形象豐滿起來。”
對此,史青科表示,長城汽車願意作爲中國故事的親歷者和講述者,一起構建這個生態,講好我們的中國故事,講好我們的長城品牌,引領中國汽車的出海生態。
最後,他表示:“中國汽車產業已完成第一階段技術積累,第二階段智能網聯必定使我們中國汽車大放異彩,我希望‘數智化’的汽車能夠走向全世界,更希望中國汽車能走得穩,更能走得遠。”
(編輯:張碩審覈:童海華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