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樣本首次分析有何驚人發現
我們終於有機會看到首次從月球背面採集的樣本。
關於從中國嫦娥六號月球探測器採集的樣本的首篇論文表明,這些樣本在某些方面與從月球正面採集的樣本有所不同。因此,它們能夠提供新的見解,並催生有關月球及其演化的新理論。
中國於 5 月初啓動了其複雜的、爲期 53 天的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樣本返回任務。一個着陸器在被稱爲阿波羅環形山的區域內進行挖掘和鑽探來採集樣本,然後通過上升飛行器將其送入月球軌道。在月球軌道上,樣本被轉移到一個等待中的繞月航天器。一個返回艙在 6 月下旬把 4 磅 4.29 盎司(1935.3 克)的月球物質送回了地球。
這些樣本最初被送至專門開發的設施,以進行存儲、分析,並最終用於研究的分發。現在,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上的一項新研究讓我們首次對這些珍貴材料有了深入瞭解。
李春來和其他研究人員研究了由機器人鏟收集的部分樣本。他們發現,與此前從月球近側獲取的月球樣本相比,所收集的樣本密度更低。更具體地說,遠側樣本顯示出比近側樣本更鬆散和更多孔的結構。研究人員寫道:“該樣本相當鬆散,在月球表面的‘自然’狀態下甚至會更加蓬鬆。”
與 2020 年嫦娥五號在近側任務中收集的樣本相比,該土壤還含有更多淺色顆粒,如長石和玻璃。這一點以及對成分的其他見解表明,從遠處輸送到採樣區域的物質含量更高。例如,當撞擊事件(比如一顆小行星的撞擊)致使噴出物從撞擊區域向上和向外噴射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採樣地點的玄武岩成分被認爲與來自非玄武岩區域的噴出物相混合。
這些樣本中 KREEP(鉀(化學符號 K)富集岩石、稀土元素(REE)和磷(化學符號 P)的岩石特徵簡稱)的濃度也較低,而這種物質在月球近側的含量更爲豐富。這種不對稱性可以部分解釋爲什麼月球遠側與近側如此不同。
研究人員宣稱,這些樣本可以增進對月球科學幾個關鍵方面的理解。這包括月球的早期演化、近側和遠側火山活動的差異、內部太陽系的撞擊的歷史、保存在月球風化層裡的星系活動記錄,以及月球地殼和地幔的組成和結構。
“這些見解有望催生有關月球起源和演化的新概念和新理論,”研究人員總結道。
嫦娥六號的樣本很可能會產生這些新見解,因爲在不久的將來,這些材料將提供給中國研究人員。預計國際研究人員在兩年後纔可申請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