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破解意識形態非核

經濟部長郭智輝。記者林伯東/攝影

經濟部長郭智輝,對於臺灣核能電廠何去何從?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答案。

他先是認爲,只要修法通過,核二和核三可延役廿、卅年,未來會是備援電力。過兩天,參加民進黨內部會議,被民進黨的立委砲轟,他改口爲「現在覈電是我們沒有考慮的一部分」;同樣的場合,行政院長卓榮泰更說,「非核家園立場沒有改變,原預定的二○二五達成非核家園年限不存在」。

前兩天,賴清德總統參加臺北電腦展表示,要把臺灣變成AI智慧島。

他提出的具體措施,重點之一就是要建立屬於臺灣的資料中心,而且會對所有產業持續穩定的供電。這次黃仁勳的旋風,帶給大家對「臺灣AI智慧島」的打造,有更大的憧憬和追求。但是,AI無論是研發中心、算力中心、超級電腦、供應鏈工廠,都要耗費巨大電力。

這幾年,美中關係的惡化,很多臺商離開中國大陸,轉回臺灣投資擴廠,全臺熱烈擁抱;吸引僑外投資,政府也不遺餘力。多管齊下提振經濟,臺灣面臨的是,夏季尖峰時間,不預警的停電層出不窮,大型用電廠商輪流限電;這樣的景況,加上今年計劃的核三退役,不知道政府的能源政策能夠滿足廠家現在、未來需要?賴清德所說的,「能源政策社會可以討論」,是否有預存答案?

近期,美國已經決定要再建大型的核能電廠,這充分考慮到美國AI、各產業未來的發展,還有核電的安全性。民進黨政府長期「唯美是從」,臺灣的核電究竟要怎麼往下走?如何迴應各產業公會呼籲多年的電力短缺?不只各公協會、廠商、民間在焦急的等待,各國的在臺商會也在翹首引望。工業用電,會不會影響到民生用電?還是民生用電,會不會拖垮工業用電?

臺灣的再生能源發展了八年,但目前的發電量還不到一成,距離設定目標,差距甚大,根本無法彌補核能除役後的缺口。幾乎所有能源專家,都爲臺灣電力供應拉警報,感到憂心。非核家園,究竟是一個好的願景?還是一個根本做不到的國王新衣?

「治大國如烹小鮮」是燒魚的常識,只要掌握清楚的步驟和訣竅,按部就班,煎魚翻身的時候,自然不會魚皮破裂、魚肉崩解。

管理學上說「inside outsider」。這是說,從外面看公司裡面,旁觀者只要冷靜判斷,實事求是,用常情、常性、常識看公司裡面的大問題,洞若觀火、明察秋毫,很容易看到問題,找出解方。臺灣現在、未來電力的供需問題,只要用加減法算一算,小學生都知道答案。

今天台灣的可悲就在於,講道理寸步難行。所有理性務實,都不敵政治正確;專業的政務官,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到最後,政務官用官位來決定思維,值得嗎?

民進黨喜歡談政務官的格局胸襟,以及魄力作爲。被意識形態捆綁,怎麼可能有大作爲?怎麼可能跟國際接軌?怎麼可能建立AI智慧島?

波波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