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抱大腿”,借力上青雲

作者|甄 瑤

編輯|李國政

出品|幫寧工作室(gbngzs)

“廣汽集團將在傳祺、埃安和昊鉑之外,打造一個全新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品牌……以新品牌爲載體,與華爲發揮各自優勢,在產品開發、營銷及生態服務等領域合作。”

兜兜轉轉7年,廣汽最終重返華爲懷抱。

2024年11月最後一天,廣汽集團與華爲舉行智能汽車戰略合作簽約,雙方簽署深化合作協議。隨後,廣汽集團A股股價連漲3個交易日,其中12月2日和3日連續漲停。截至12月3日,股價累計漲幅達20.93%,總市值重返千億元。

廣汽集團與華爲合作始於2017年,當時雙方初步建立關於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發展的戰略合作關係。

約4年後,2021年7月9日,廣汽埃安與華爲合作邁出重要一步,共同啓動首個聯合開發車型AH8項目。根據公告,AH8是一款計劃於2023年底量產的中大型純電SUV,總投資額7.88億元,並將搭載華爲智能駕駛系統和智能座艙技術。

然而,2023年3月27日,一紙公告震驚業界——廣汽集團宣佈將AH8項目由聯合開發轉爲自主開發,而華爲在其中的角色,從Huawei Inside模式,轉變爲重要供應商。

但到2024年11月,雙方重回合作通道,簽約推進智能汽車戰略合作。

廣汽與華爲合作方式逆轉,背景是中國汽車市場格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華爲鴻蒙智行強勢崛起。

11月28日,華爲鴻蒙智行傳出捷報:尊界S800開啓預訂48小時,收穫訂單2108輛。

“沒有什麼概念是不是?我給你列2個數據作參考。尊界說要對標超豪華品牌,賓利2023年中國全年銷量是3006輛,勞斯萊斯是1600輛。”有網友在微博上評論道。

“給力。”餘承東華爲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餘承東用兩個字迴應該條微博。

11月26日,在華爲Mate品牌盛典上,華爲和江淮汽車聯合打造的超豪華品牌尊界首次亮相,首款車型爲尊界S800。該車預售價100萬~150萬元,預訂意向金2萬元。若以預售中間價125萬元估算,48小時江淮汽車實現入賬26億元的“小目標”。

早在兩個月前,江淮汽車股價已被點燃,從每股22元,大漲至47.28元高位,年內總市值一度飆升至1000億元。曾經的合作伙伴、新勢力頂流蔚來汽車只能望其項背。

當衆多車企仍在生死線上奮力掙扎時,成立60年的江淮卻拿到了上岸的船票。改變江淮命運的關鍵,是與華爲合作。

放眼行業,中國汽車企業通過合作實現華麗轉身的事例屢見不鮮。

14年前,吉利汽車以18億美元收購豪華品牌沃爾沃。往昔“窮小子”與“落難公主”結合,成就了吉利今日之輝煌。

賽力斯從一家小型彈簧廠起步,後與東風牽手,推出小康。近3年來,它在新能源領域牽手華爲打造問界品牌,現在拳打BBA、腳踢蔚小理。

險些出局的小鵬汽車,在與大衆汽車雙向賦能後,反而領跑賽道;與全球汽車巨頭Stellantis攜手,讓零跑汽車沒有變成搖搖欲墜的哪吒汽車。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於車企而言,像華爲這樣的明星企業,如同人民幣一樣,人見人愛,車企欲求快速破圈,與之合作是一條捷徑。

選擇大於努力

如果李書福沒有收購沃爾沃、張興海沒有與華爲合作,會有今天的吉利和賽力斯嗎?答案恐怕要打個問號。

1927年,沃爾沃成立,總部位於瑞典哥德堡。長期以來,沃爾沃品牌以一流安全性能著稱,是歐美豪華車企的領頭雁。

70年後,即1997年,李書福懷揣“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夢想,創辦中國第一家民營汽車企業——吉利汽車。次年,第一輛吉利汽車在浙江省臨海市下線。

1999-2009年,吉利汽車被視爲一家小車企,但其在這10年的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爲後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轉折點在2010年3月28日,李書福親自率隊赴海外,以18億美元從福特手中接過彼時困境中的沃爾沃汽車。“我把身家性命都賭上了。”他說。

這場“蛇吞象”的收購,震撼整個汽車行業,成爲吉利汽車日後變大變強、蒸蒸日上的關鍵一步。這一投資不但成就沃爾沃汽車,還助力吉利從中國走向世界。

“一個汽車企業想要參與全球競爭,必須要重視創新,必須形成體系能力。”10年後,李書福以此總結併購沃爾沃帶來的最爲核心啓示。

早年,一位來自沃爾沃的高管目睹吉利的車型,認爲繁雜多樣、毫無條理,“宛如動物園一般”。

現今,吉利控股具備從超跑到豪華品牌、合資品牌再到大衆品牌的全系列佈局。

多品牌體系化造車,背後依靠技術平臺支撐,而吉利與沃爾沃技術體系的核心部分當屬模塊化架構。

模塊化架構,被李書福稱作“汽車工業今後不會再被推翻,能不斷迭代升級”的發展架構。可以說,模塊化架構是吉利造車的未來所在。

例如,沃爾沃與吉利聯合開發CMA架構,基於該架構,吉利控股自2017年起連續推出沃爾沃XC40(參數丨圖片)、領克01、吉利星越以及Polestar 2,涵蓋豪華、合資以及大衆等多個品牌區間,還有運動SUV、純電動轎跑等不同品類。

在研發CMA架構的同時,吉利研究院開啓更爲小型的模塊化架構開發,即BMA架構。

資料顯示,CMA開發中,前後調動約2000多名工程師。BMA架構開發中則投入500多名工程師,從2014年開始,2018年BMA架構基本完成開發。

在這數年期間,吉利博瑞、博越等標杆車型陸續上市,沃爾沃在主動和被動安全、車內空氣質量等技術方面,爲吉利提供諸多幫助,但吉利最爲核心且成體系的研發經驗,都源自於模塊化架構。

張興海雖沒有李書福那樣的機遇,但他同樣有不凡運氣。

2019年,東風小康(賽力斯前身)自主打造的新能源乘用車SF5發佈,然而市場反應寥寥。2020年,SF5總銷量僅爲791輛。

由盛轉衰易,由衰轉盛難。幸運的是,張興海等來了那個力挽狂瀾的強人——餘承東。

“當時智選車和誰合作,很多國企央企還有一些企業還沒看懂這種模式,而且那個時候華爲也沒做整車經驗,但張總作爲民營企業家,果斷選擇和華爲做深度合作,全力以赴,不扯任何事情。”餘承東首次與張興海會面,便對張留下深刻印象。他覺得,張興海或許不善言辭,但具備企業家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

不造車的華爲,需要一個品牌來印證自身技術;另一邊,銷量欠佳的小康,則急需起死回生。

“跟華爲這個事兒我一定要幹。車企和車企合作,屬於一種物理反應。只有業務跨界合作,才能產生化學反應。華爲是世界級ICT企業,他們對消費品、對用戶理解,車企是根本不可比的。”對於與華爲合作,張興海如此看待。

事實表明,張興海賭對了。

10月30日,賽力斯發佈2024年三季報,前三季營收1066.27億元,同比大增539.2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40.38億元。

這不僅讓股民如釋重負,也令無數同行羨慕不已。

業績飆升源於銷量爆發。今年10月,問界M9交付16004輛,發佈10個月累計大定超16萬輛,連續蟬聯中國市場50萬元以上月度銷冠;M7系列交付15836輛,當月大定超2萬輛,今年問界新M7交付已超17萬輛,年內累計銷量連續10個月蟬聯中國新勢力銷量冠軍。

只打高端局,是華爲的一貫作風,從高端手機至汽車,甚至敢於與BBA(奔馳、寶馬和奧迪)、勞斯萊斯和邁巴赫正面交鋒。

除賽力斯以外,江淮、奇瑞和北汽也與華爲深度合作,這些中低端車企有望在高端市場出人頭地。

“大腿”反轉

過去10年,新能源汽車企業歷經激烈競爭和淘汰。‌

已經倒閉的車企包括:愛馳、拜騰、博郡、國機智駿、恆馳、綠馳、奇點、前途、長江EV、天際、威馬、小蝟、高合……當前,哪吒汽車搖搖欲墜,遠航汽車深陷危機。

“這些車企之所以被淘汰,除資金和技術支持不足、經營管理不善等外,更爲關鍵的原因,在於缺乏強有力品牌背書。”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在新能源市場上,品牌影響力和消費者信任度舉足輕重。有的車企品牌建設滯後,缺乏足夠的市場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積累,難以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令人信賴的形象,嚴重製約市場競爭力。

相比老牌傳統車企,新勢力品牌更加迫切需要“抱大腿”。

2023年7月26日晚,大衆集團公佈兩個在華電動車領域同中國車企合作的消息。

一是,大衆汽車品牌和小鵬汽車達成技術合作協議,大衆汽車集團將向小鵬汽車增資約7億美元,以每股15美元價格,待交易完成後持有小鵬汽車約4.99%股權;二是,奧迪與上汽集團簽署備忘錄,進一步深化現有合作。

3個月之後,Stellantis集團投資約15億歐元,獲取零跑汽車約20%股權,成爲零跑汽車重要股東。

大衆汽車、Stellantis集團加入,無疑爲小鵬汽車、零跑汽車打了一針強心劑。

今年11月11日,零跑公佈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各項指標都處於上升通道:

三季度銷量爲86165輛,環比增長61.7%,在新勢力品牌中位列前三;營業98.6億元,同比增長74.3%;毛利率8.1%,相比二季度增長5.3個百分點;淨虧損大幅收窄至6.9億元;另外,在手資金比較充沛,擁有187億元......

小鵬汽車則交出史上最強三季報:營收101億元,同比增長18.4%,淨虧損收窄至18.1億元,毛利率提升至15.3%。“我們的體系能力在變革後全面提高,M03和P7+成功上市,標誌着我們大產品週期增長正循環已經開啓。”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表示。

這表明,兩家新勢力基本上遠離破產或經營困境風險。

這些車企“抱大腿”有哪些利好?

其一,提升‌品牌影響力、市場認可度和消費者信心。

“大衆作爲汽車界領軍者之一,它的支持無疑讓小鵬在電力驅動、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技術上的領先優勢更加凸顯。”一位小鵬G6車主坦言,正是看到大衆對小鵬投資,他才決定購買小鵬汽車。

同樣,相關論壇中,購買賽力斯產品的用戶直言是被華爲所吸引,相信華爲加持能提升賽力斯的品牌影響力。事實上,華爲賦能後,賽力斯股價大幅上漲。

吉利汽車與沃爾沃合資打造領克品牌,成爲中國品牌中最早敢於打破20萬元價格天花板的先驅之一。

其二,提升‌核心技術。

前述合作都帶來優勢互補和技術升級。吉利收購沃爾沃,獲得在汽車安全和技術方面的深厚積累,利用沃爾沃技術提升自身車型品質和安全;沃爾沃則藉助吉利成本控制和市場開拓能力,實現更好發展。

同樣,賽力斯與華爲合作也基於雙方優勢互補。賽力斯擁有一定的整車製造能力,而華爲在智能科技領域具有強大實力。當賽力斯的車型融入華爲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技術外,大大增強了科技競爭力。

“我們的合作是雙贏的。小鵬將爲大衆帶來本地化及智能化等方面的一系列變化。小鵬從大衆身上,學到汽車工程技術、生產和質量管理體系,以及供應鏈的前中後組合降低成本。”何小鵬表示。

其三,適應行業發展趨勢。

當前汽車行業正處於電動化與智能化的時代變革中,是中國車企技術反向輸出的關鍵時刻。

昔日,中國車企用“以市場換技術”的策略尋求發展;而今,中國車企在很多細分領域引領潮流,向海外車企傳授“造車”之道。

今年4月,小鵬汽車與大衆汽車集團聯合宣佈,將基於小鵬汽車的最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聯合開發,並將其集成至大衆CMP平臺。雙方合作開發的電子電氣架構,預計於2026年起應用於在國內生產的大衆電動車型。

另一家中國造車新勢力,也在向國際大廠Stellantis集團傳授打造電動汽車的經驗。

Stellantis集團與零跑汽車合作,目前是利用中國成熟的新能源產業鏈及零跑的技術優勢,實現低成本造車,並拓展全球市場出口。這一合作模式讓零跑汽車在全球市場尤其是歐洲市場,擁有較高的性價比優勢。

有大衆集團和Stellantis的成功先例,或許將有更多海外車企採取反向合資的模式。但傳統大廠青睞的中國車企,必然是具有真本事的。

伴隨尊界S800亮相,鴻蒙智行已集齊“四界”。不問登高多陡峭,但做時代領路人。12月,華爲相關負責人將攜手賽力斯、奇瑞、北汽、江淮等4家車企領導人,齊聚央視直播間。

消息一出,尊界汽車、享界汽車、AITO汽車和智界汽車的官方微博均互動呼應。

透過這些深度合作案例可看到,自身努力和外援相互補充,運氣和勇氣缺一不可,勇氣與堅持同樣重要,車企欲“抱大腿”需要有真實力。以頂級品牌尊界爲例,如果江淮汽車沒有 60年造車底蘊,沒有與蔚來汽車和大衆汽車合作經驗,華爲會選擇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