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沖以作家新身份亮相上圖東館:對談金宇澄周軼君,市民排隊等簽名
11月3日下午,演員、電影導演陳沖來到上海圖書館東館,與作家金宇澄、紀錄片導演周軼君一起在“當我開始寫作——《貓魚》新書分享會”展開精彩對談,分享她筆下生命中的愛與痛楚、掙扎。
此前,這場新書分享活動在網上一經推出就迅速報滿,共有800位讀者預報名。
當天下午記者稍晚進入現場時,閱劇場750個位置已經座無虛席,不少讀者直接坐在臺階上聽講座。在開始對談環節之前,陳沖向上海圖書館贈書,陳超館長向她頒發了捐贈證書。
陳超館長向陳沖頒發捐贈證書
在對談當中,陳沖坦言:“在遇到金宇澄之前,自己從來沒有想到要成爲一個真正的作者。”
2021年7月到2023年9月期間,陳沖在《上海文學》開設了專欄,每月一期。而這些文字的背後源於金宇澄的鼓勵和督促,讓專欄連載得以實現。金宇澄在《上海文學》做了三十多年的編輯,在退休之後成爲這份雜誌的顧問。
金宇澄認爲自己當初對於陳沖寫作能力的判斷沒有錯:“最後她能寫出這麼厚的一本東西(書),而且陳沖人特別好,從來沒有嫌我煩,一點都沒有,如果換成其他作者說不定會嫌我煩。”
金宇澄、陳沖、周軼君三位嘉賓對談
陳沖則笑着說:“如果有一位茅盾文學獎得主願意跟你煩,你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內心的幸福感。其實,有時候我有那麼多的記憶碎片,然後我要跟着哪一個方向去,就好像寫到一半掉落在記憶的深谷裡面,”
談到談到“回望”和“回看”,金宇澄分享了自己之前與陳沖交流的心得體會:
作爲一個寫作者,你一定要把它記下來,你想得再多,你沒把它記下來就沒有用。所以我一開始跟陳沖說,我說你把它寫下來,別人就偷不走,你寫下來這個東西就存在了,這是其一。另外,我們爲什麼要把這些東西留下來,我跟她也討論過,它本來是一個平面的,你要把它做成一個立體的東西。爲什麼呢?我們現存於這個世界,它是立體的,非常蓬鬆,非常豐富,非常密集。哪一天我離開的時候,它立刻就壓扁了,變成比紙還薄。在這樣一個現實中,回憶也好,寫作也好,在你活着的這個階段,要把它保留下來。
金宇澄個人認爲,與拍電影需要集體主義參與性相比,寫作真的算是一種自由,自己一個人在一臺電腦裡面就可以建立一個很大的系統。
陳沖爲讀者新書籤名
對談環節結束之後直接進入新書籤售環節,現場的讀者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有序上臺等陳沖簽名。李奎是一位資深書迷,他是上海某醫院的普通醫務工作者,酷愛閱讀。當天他帶來了自己創作的幾幅速寫作品,其中有陳沖的人物速寫,還有一隻懶懶的“肥貓”和一條躺平的“鹹魚”。李奎送給陳沖一張人物速寫作品,而陳沖在書的扉頁進行簽名。
李奎送給陳沖的禮物陳沖在書的扉頁的簽名李奎畫的“肥貓”和“鹹魚”
李奎在現場向一些讀者朋友解釋:
我也喜歡偶爾擼貓,喜歡胖胖的肥貓,自己上了一天班,也喜歡像貓一樣,蜷縮在沙發上,懶懶得放鬆。然後“鹹魚”,就是周星馳的人生不能做一條鹹魚,也是告誡自己,人生不能躺平,但偶爾的偷得半日閒,來讀書參加自己喜歡的作者作家分享人生,也是一種極大的放鬆。陳沖老師的書《貓魚》中用“貓魚”比喻生命中轉瞬即逝的靈感和日常生活中體驗的每一個奇蹟。
“貓魚”好像是當年的上海話,指用來喂貓的小魚,象徵着生命的卑微和弱小,但同時也表現出堅韌和生命力。我也看了書,覺得就是對生活生命所展示出來一種精神,也同時激勵着我,做好本職工作,適當放鬆,生活應該豐富多彩,平凡之人,過好平凡而有意義的一天
陳沖在《陳沖傳》《陳沖的世界》兩本書上的簽名
記者在離開時遇到市民俞亮富正在排隊,原來,當天他帶了三本書,按照主辦方要求,老俞排了三次隊。老俞告訴記者:一本是新書《貓魚》,兩本是老書,其中一本是1994年出版的《陳沖傳》(上海遠東出版社),這本書是當年陳沖特邀作家嚴歌苓爲其寫的傳記,另一本是1986年出版的《陳沖的世界》(長江文藝出版社)。
在當天對談當中,金宇澄多次提到“作家”一詞,海報上陳沖的介紹也出現了“作家”。事實上,陳沖的文字就是作家的文字。
上海電影評論學會一位會員看了陳沖之前的連載認爲:“她當然是作家,只不過不能算是專業作家,以文字爲生那種。但從她的寫作內容來講,她的故事生動,細節真實,而且敢於直麪人性的勇敢。至少我覺得她的文字直面自己,直麪人性,是有感染力的。她是演員,是導演,又跨界寫作。其實她能否成爲真正作家,還要看她的主觀意願和持續創作能力。”
在《陳沖的世界》一書裡面(書中第25到27頁)有這麼幾段話:
少女陳沖,也曾幻想過當作家。作家,這個名詞對少女陳沖的誘惑力太大了。在她看來,作家們筆下的世界是那麼博大,那麼富有色彩;在他們的描繪下,那些不同年齡、不同身分的人物一一在讀者的影像世界中活了起來。她從小愛看文藝書籍:小說、故事,特別是安徒生的童話,那些美麗、動人的故事,把陳沖的想象力帶到了另一個奇妙的世界裡去了……中外作家們手中的那支“神筆”開始對她產生了奇妙的吸引力。她甜滋滋地想:要是有一天,自己也能有這樣一支“神筆”該多好。
如今,這樣一支“神筆”,陳沖想必已經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