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逸/想什麼?做什麼?運動之思考
一個月前世大運、臺北的羽球公開賽皆熱鬧地閉幕,中間當然都有一些關於臺灣運動選手的好消息與更上層樓的突破。拉到近年來的馬拉松路跑,可以發現臺灣社會近來運動風氣漸盛,此外各地國民運動中心的落成,都爲人們提供不少娛樂休閒與運動的好去處。運動的好處相信各位讀者皆知,此處不再贅述。此處想談的是,是關於運動員的思考及態度,相信這纔是我們爲何要投入運動項目的栽培,以及我們該以何種角度重新審視運動員的價值纔是。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88論壇粉絲團」看更多!
真正優秀的運動員並不在突出的體格而已,輔佐的優良的心理素質,從態度、自信、禮貌與得失間的平衡掌握,都缺一不可,這不禁令人想到幾件周遭發生之事,檢視體育運動如何影響人們。
其一,在大學教課時,期末作業是請同學協同合作拍攝一部影片,有組同學運用組員體育系、特教生特性,爲同爲該組的身心障礙同學設計相關的運動流程,從暖身、動作訓練再到陪跑步。影片拍攝雖無法比擬專業傳播科系、拍攝技法之華麗,卻感動不少師生。不同科系間的專業差異,有時難量化比較,通過各自專業角度出發彙集於影片構攝,就必須在本位、對方的雙重考量下取得平衡、評估可行性。這組同學從特教生「如何運動」、「爲何想運動」、以及「運動興趣」等多角度切入,可見的是不僅僅在於完成一部影片,也同時促引人們思考體育在日常生活可被實踐、推廣的層面是充滿無限可能的。體育或可被轉化國力的競爭,可如何落實卻可能有許多課題要被克服,一般民衆如何,遑論特教生或身心障礙人士。所以同學們的「作業」或許更是我們的「作業」,他們開啓了一個可能,有能力的單位與人士則應儘可能地實踐之。
其二,是去旁觀一場學弟妹的大學科系年度羽球競賽。比賽裡有一位對手(球友),認真投入比賽不放棄每球,提高了不少可看性。令人激賞的是他的禮貌、友善。從尊重裁判判決、落地球會主動撿拾、有禮貌地向對手及裁判問好,不因爲失誤、誤判或對手干擾失去風度,是少見的優良球友。後來雖輸了比賽,可贏得了在場人士的讚歎與尊敬,只因他的態度讓球賽變得可佩。若對應於日常生活,相信也是令人喜愛的。爲何呢?所謂球風看個性,場上如何表現大致就呈現出其人格特質。
讀者此時或許會問,運動真的能帶來這麼多正面能量與思考嗎?就單一角度來看或許不會,但運動由於是一個需團隊合作、生心理素質健全的結合,所以過程中將會不斷地刺激、砥礪人們奮勇向前、反思自身。多數人以爲,運動選手不過是運動細胞好、手腳敏捷罷了,可事實上,高質量選手在學習訓練、上場比賽、賽後檢討、應對進退反而更需要強健堅實的心理作基底。好的選手會帶來一場刺激的比賽,可優秀高質量選手會帶來的無窮韻味,以爲人人樂道。當臺灣選手在國際賽事愈形突出時,背後支撐出來的不僅僅只有血汗、財力物力,還有更多不爲人知的辛苦,故爲臺灣選手加油同時,身爲非職業選手的我們,是否也能從中思考運動究竟是什麼?運動的好處是什麼?以及我們爲何要支持體育項目?因爲它代表是國力、是健康外,更是建構全人智慧的重要一環,相信這也就是運動帶來的好處與必要。
(說到這裡,你是否和我一樣準備要拿起球、球拍、球鞋去奮戰一下了呢,就讓我們一起運動體會吧!)
●作者陳鴻逸,彰師大國文博士。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