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晨打球時爲什麼要喊“臥槽”
今天進行的羽毛球女雙決賽中,陳清晨賈一凡0比2憾負於來自印度尼西亞的選手波利/拉哈尤,獲得女子雙打銀牌。
今年的幾場女雙比賽有點特別。陳清晨打球時口齒清晰的C語言教學,成爲了緊張對決中網友的快樂源泉,甚至有並不關注羽毛球的觀衆連看幾場,邊看邊樂。
其實,會在比賽中大嗓門的不止陳清晨一個。羽毛球、乒乓球、網球等球場上空,經常飄蕩着運動員的吶喊聲。世界運動員打球的技術各有千秋,但是打球的嗓門一定不分伯仲。
爲什麼球場外溫文爾雅的運動員,到了賽場上,就自動開啓了一些特殊的語言功能?
十個打球九個喊
打球開嗓這件事,國乒和國羽隊幾乎無人倖免。運動員和運動員性格不同,發聲特點也自成體系。
有的音量不大、習慣自言自語。代表人物張怡寧,面無表情的球風背後往往藏着一句國罵。
以及前幾天成功蟬聯男單冠軍的鞍山小馬,爲人剋制低調,但是在里約奧運會對陣韓國運動員鄭榮植時,丟球了,還是忍不住自己責備自己。
有的怒氣滿值、音量爆表,並且不分丟球贏球。是的,代表人物陳清晨。有時候她的這一嗓子會讓看不清球的觀衆疑惑到底是哪邊在得分。
當然還有林丹、張繼科等人,更是出名的暴脾氣。
有的人得分時會吶喊,還有的人每一拍都要喊,比如很多網球運動員,打球有多用力,從牙縫裡擠出來的聲音就有多煎熬。
打球時喊叫的人數不僅多,而且喊出來的詞語也五花八門,比如鄧亞萍和福原愛都喜歡喊sa,而王勵勤喜歡喊chu。這些難以辨別語種的詞組彷彿贏球專用的神秘語言。
打球拼技術,但是爲什麼這麼多運動員要拼嗓門?
大喊大叫,戰術的一種
大喊大叫,在日常生活中不是什麼好習慣,但是在每一步都緊張激烈的賽場上,就可能是戰術的一種。
喊叫很直觀的一個作用,就是用來影響對手的發揮。2019年,幾位學者招募了31名網球運動員進行試驗,結果發現,喊叫會影響他人對球的軌跡的判斷,並且聲音越大,被試者判斷的準確度越低[1]。
劉詩雯在直播中也曾迴應過喊叫這件事,有一個原因就是爲了“嚇唬”對手。
除了這種音波戰術,喊叫可以實打實地提升運動員的能力。2014年,針對網球的一項研究表明,喊叫時擊球,可以增加靜態和動態肌肉收縮的力量,令網球速度在正手擊球和發球時分別提高了4.89%和4.91%[2]。
不僅僅是網球,2021年的一項最新實驗也指出,打棒球時喊叫,棒球的平均高空投擲速度平均可以增加3.6%,也就是每小時增加了4.4千米之多[3]。
陳清晨賽後雖然否認了爆粗,但是也說,這麼大嗓門是爲了“給自己一個贏球氣勢上的鼓勵”[4]。
不僅如此,除了音量戰術,運動員還有很多釋放壓力的備選。
音量不重要,喊什麼很重要
對於每一球的得分都彌足關鍵的國家隊隊員來說,在國際大賽中面對頂級高手能夠頂住壓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賽場上,教練無法每時每刻幫隊員穩住心神,一張窄窄的球桌兩端,只有對手和自己。這個時候,運動員自身良好的心理暗示就顯得尤其重要。
馬龍打球時就很喜歡自言自語,失誤時自我總結:全是意外。
陳清晨更是心理暗示的王者,不僅會C語言自我鼓勵,更會花式誇隊友,一句接一句地“牛啊你”、“厲害”、“漂亮”,嘹亮的嗓門立志讓全場觀衆聽到自己和隊友賈一凡就是最棒的。
除了安慰自己、鼓勵隊友之外,本屆奧運會乒乓球女子單打決賽上,由於兩位選手陳夢和孫穎莎都是中國隊隊員,沒有教練指導,孫穎莎便要了暫停,自己跟自己商量戰術。
可見,不管是丟球還是得分,運動員即便罵人,也大概不是想羞辱對手,畢竟對手大部分也聽不懂中國話。主要的目的還是緩解壓力、給自己加油鼓勁。
當然,也不必爲不喜歡大聲喊叫的運動員感到擔心,畢竟,不管張怡寧叫還是不叫,她都會贏的。
參考資料
[1]Müller, F., Jauernig, L., & Cañal-Bruland, R. (2019). The sound of speed: How grunting affects opponents’ anticipation in tennis. Plos one, 14(4), e0214819.
[2]Tammany, J. E., O’Connell, D. G., Latham, S. E., Rogers, J. A., & Sugar, T. S. (2021). The effect of grunting on overhead throwing velocity in collegiate baseball pitch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 Coaching.
[3]O'Connell, Dennis G.; Hinman, Martha R.; Hearne, Kevin F.; Michael, Zach S.; Nixon, Sam L. (2014).The Effects of “Grunting” on Serve and Forehand Velocities in Collegiate Tennis Players.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 28(12).3469-3475
[4]新浪微博@陳清晨BAO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