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造幣廠更名史
瀋陽造幣廠是中國印鈔造幣行業中歷史最爲悠久的法定貨幣生產企業,自1896年起,歷經清末、民國、日僞、國民黨統治和新中國五個歷史時期,已有110年的歷史。
110年,經過幾代造幣人的艱辛努力,沈幣廠已由創建時的小作坊,發展成爲擁有不鏽鋼硬幣生產線、銅合金硬幣生產線、金銀紀念幣生產線、造幣技術研究所、多元化經營工業園,初具現代規模的“三線一所一園”的現代化大型造幣廠。110年風霜雪雨,110年創業奮鬥,110年沈幣廠幾易廠名,不同的廠名中,鐫刻着沈幣不同的歷史。
袁像三年瀋陽三角圓
循“名”責“實”。瀋陽造幣廠在歷史上曾更名、並用名稱多達19個,先後稱作奉天機器局、奉天製造銀圓總局、東三省製造銀圓總局、奉天造幣分廠、奉天軍械廠製造科、東三省兵工廠代造處、遼寧造幣廠、滿洲中央銀行造幣廠、中央造幣廠瀋陽保管處、東北銀行工業處、東北銀行工業處總廠、東北銀行造幣廠、東北銀行總行造幣廠、中國人民銀行東北區行造幣廠、中國人民銀行印製管理局瀋陽人民造幣廠(簡稱“瀋陽人民造幣廠”)、國營六一五廠(第二廠名“國營紅光機械廠”)、中國造幣總公司瀋陽造幣廠、瀋陽造幣廠。
19世紀末,列強入侵,幣制混亂,清廷在全國各地陸續設廠鑄造機制銀元。爲解決奉天地區制錢短缺,1896年2月1日(光緒二十一年),盛京將軍依克唐阿在派員考察廣東、湖北機器局的基礎上,奏請清廷設立“奉天機器局”,隸屬盛京將軍府,批准後委派總辦、幫辦,招募工匠,稅捐籌資,從天津德國禮和洋行購定銀圓鑄造配套設備,選奉天省城東關外東門裡奉軍舊營房爲局址,於1896年8月23日(現作爲瀋陽造幣廠誕生日)開工興建。1897年6月竣工,7月開工試鑄,開創了瀋陽近代工業之先河。
清朝時期之名
1896年至1903年,廠名一直沿用“奉天機器局”。1900年10月至1902年3月,廠被沙俄軍強佔、破壞,後經盛京將軍增祺交涉收回。1903年,增祺將製造軍火與製造銀圓兩部分分開,製造銀圓部分稱“奉天製造銀圓總局”,仍隸屬盛京將軍府。1907年,徐世昌將吉林銀圓總局撤銷併入奉天製造銀圓總局,改稱“東三省製造銀圓總局”,隸屬東三省總督府。1910年(宣統二年),廠改稱“奉天造幣分廠”,隸屬天津造幣總廠。從1896年“奉天機器局”創立至1911年的16年間,生產時斷時續,特別是在兩次戰爭(1900年八國聯軍、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遭到帝國主義的嚴重破壞,累計停工時間比生產時間還長。本階段主要生產銀圓、銅圓,兼造軍火。
1900年奉天機器局造光緒通寶紫銅當十錢重二錢四分機制方孔銅幣
民國時期之名
民國初期(1912年爲民國元年)廠名仍沿用“奉天造幣分廠”。1919年,張作霖爲擴充軍需,將造幣分廠合併到奉天軍械廠,改名爲“奉天軍械廠製造科(製造科也稱代造處)”1922年,改稱“東三省兵工廠代造處”。1930年,經張學良提議,將造幣廠從兵工廠分出,改稱“遼寧造幣廠”,隸屬遼寧省政府。在民國期間的近20年時間,工廠處於混亂變動狀態,生產極不正常,主要生產銀圓、銅圓,兼造軍火。
東三省一分銅幣
日僞時期之名
1931年9月18日,瀋陽淪陷,爲控制東北金融,日軍佔領了造幣廠,將其劃歸日本關東軍財政部管轄。1933年3月20日,改廠名爲“滿洲中央銀行造幣廠”,9月,仿照日本大阪造幣局的樣式對廠房改建(今瀋陽造幣廠主樓)。日僞時期14年間,工廠完全被日本人操縱,此期間的六任廠長都由日本人擔任,主要生產硬幣、工業金銀、勳章等。
國民黨統治時期之名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蘇聯紅軍進駐造幣廠,結束了日本帝國主義的統治。11月,東北人民自治軍委派牛牧野任造幣廠廠長(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任廠長),接收“滿洲中央銀行造幣廠”。1946年4月,造幣廠由國民政府中央銀行瀋陽分行接管,1947年國民政府財政部中央造幣廠(上海)派員接收造幣廠,改稱“中央造幣廠瀋陽保管處”,隸屬中央造幣廠(上海),保管處將設備及廠房借給瀋陽兵工廠。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爲恢復經濟和保護人民利益,在新民迅速組建印鈔廠,造幣廠部分職工在東北銀行率領下參加組建,並跟隨印鈔廠進行轉移,到撫順、通化、吉林、佳木斯等地,印製發行地方流通券、有價證券等。在國民黨統治的3年期間,造幣廠設備及廠房借給兵工廠製造槍彈,造幣未開工生產。
解放之名
經過東北解放戰爭,廠如鳳凰浴火,獲得新生。1948年11月2日,瀋陽解放,瀋陽市特別軍事管制委員會財政處派東北銀10餘人接收造幣廠,從此造幣廠回到人民手中,定廠名爲“東北銀行工業處”,隸屬東北銀行,黨的關係屬中共東北銀行總行總支委員會。東北銀行同時還接收了幾家印刷廠,將印刷廠的設備搬到造幣廠後,改稱“東北銀行工業處總廠”。1949年,哈爾濱東公印刷廠、東北銀行工業處佳木斯廠合併到瀋陽廠。該階段集中印製東北銀行地方流通券、銀圓、有價證券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東北銀行地方流通券工農圖壹仟圓
新中國之名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廠名仍沿用“東北銀行工業處總廠”。1950年,東北銀行工業處由黨支部改爲總支部,廠名改爲“東北銀行造幣廠”。同年,因朝鮮戰爭,工廠奉命疏散,轉移部分設備及人員在齊齊哈爾建立東工印刷廠,工廠改稱“東北銀行總行造幣廠”。
1950年東北銀行伍佰圓
1951年,改廠名爲“中國人民銀行東北區行造幣廠”,隸屬東北區行。1953年,工廠由東北區行改屬中國人民銀行領導,改名稱“中國人民銀行印製管理局瀋陽人民造幣廠” (簡稱“瀋陽人民造幣廠”), 隸屬中國人民銀行印製管理局。1955年,改稱“國營六一五廠”。1958年,對系統內稱“國營六一五廠”,對外使用第二廠名“國營紅光機械廠”。1956年,經中共瀋陽市委批准,工廠由黨總支改爲基層黨委。1971年,遼寧省財政金融局管理造幣廠,黨的關係由瀋陽市冶金局管理。1978年,國務院批准造幣廠收歸中國人民銀行領導。1982年,經印製總公司批准改名“中國造幣總公司瀋陽造幣廠”。1987年,營業執照上廠名改爲“瀋陽造幣廠”。1989年,啓用“瀋陽造幣廠”印章。1999年,瀋陽造幣廠黨的關係由於地方領導劃歸總公司黨委垂直領導。新中國成立後的57年間,工廠經過自強不息的艱苦奮鬥,企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特別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爲企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開創了企業興旺發達、蓬勃發展的新局面。企業繼承光榮傳統,積澱了可持續發展的深厚基礎與核心實力。
——基本資料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