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車穿過海底隧道5G信號滿格上網流暢

在深中通道施工的工人。

參與深中通道橋樑荷載試驗的車輛。

深中通道的組成部分伶仃洋大橋。

深中通道順利進入橋樑荷載試驗階段,全線5G通信網絡通過驗收……近日,廣東交通集團連發多條消息,公佈深中通道建設最新進展。目前,深中通道的機電、交安、路面、房建附屬等工程正在全力推進,爲6月具備通車條件衝刺。深圳市政協組織26名政協委員4月16日前往深中通道調研,深中通道是國家重大工程、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交通樞紐工程,項目建設對構建和完善粵港澳大灣區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具有重大意義。

委員調研

將爲更好地管理運營建言獻策

深圳市政協組織26名政協委員4月16日前往深中通道調研,市政協副主席田夫參加活動。委員們乘坐中巴從深中通道東人工島途經東人工島水下互通、海底沉管隧道前往西人工島,再前往伶仃洋大橋、中山大橋。在隨行中,南都記者乘車經過海底隧道時留意到,手機信號顯示滿格,刷新社交媒體時流暢。

記者瞭解到,深圳市政協多年前就開始關注珠江口東西岸聯通問題,2006年,致公黨深圳市委會就提交了《關於儘快推動深圳-中山大橋建設、確立深圳珠三角區域戰略定位的建議》。隨後連續多年、多名政協委員接力呼籲推動深中通道的建設。看到自己呼籲多年的深中通道通車在即,委員們都感到十分振奮。

市政協委員、深圳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執行院長龍武劍帶領團隊參與了深中通道混凝土的創新研發,爲深中通道的建設貢獻了一份力量。“這種‘超級工程’涉及的技術難點很多,需要許多科研單位、施工單位通力高效合作。能夠參與其中,我很驕傲。”

市政協委員、深圳國際仲裁院(深圳仲裁委員會)院長助理陳巧梅一直關注深中通道的建設進度。“我們不僅爲它創造了世界交通基礎工程建設史上的衆多‘第一’感到自豪,更爲它把珠江口東西岸、把深圳人民和粵西人民緊緊相連感到欣慰。”陳巧梅說。

委員們紛紛表示,將繼續關注深中通道建設,持續爲這一“民生和民心通道”更好地管理和運營建言獻策。

荷載試驗

覆蓋海中橋樑全部結構類型

深中通道橋樑工程總長約17公里,包括斜拉橋中山大橋、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鋼箱梁懸索橋伶仃洋大橋和非通航孔引橋。4月13日,深中通道進入橋樑荷載試驗階段。

荷載試驗是大橋通車前必須經歷的關鍵環節,分爲靜載試驗和動載試驗。通過等效模擬通車後的荷載情況,現場測試橋樑各部位(如主樑、主塔、纜索)的反應數據,判斷橋樑承載能力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規範要求,爲今後長期健康監測提供初始數據,也爲日後養護、管理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支持。

爲科學高效完成荷載試驗,項目選取了60米跨徑混凝土樑、110米跨徑鋼箱梁、主跨580米中山大橋和主跨1666米伶仃洋大橋等4個有代表性的工點進行試驗,覆蓋了海中橋樑全部結構類型。

項目建成通車後,深圳至中山的車程將從目前的約2小時縮短至30分鐘內。

通信聯絡

73個基站集“地海空”一體

4月16日,隨着設在深中通道東、西人工島上的大屏幕顯示視頻實時連線,深中通道全線5G通信網絡通過驗收,正式實現“網聯通”。當天,經驗收人員對橋面及島上基站、隧道光纜等通信設備進行檢測,深中通道公網覆蓋項目通過驗收。

據介紹,未來行駛在深中通道上,車主不僅可以實時導航,還能隨時保持通信聯絡,在海底隧道也能“5G”衝浪上網。項目還在橋面及東、西人工島佈設了通信設施,全線共建設了73個基站,島上主體建築室內設有分佈式覆蓋系統等。通過技術手段立體組網,爲深中通道織就的集“海、陸、空”一體5G通信網已準備就緒。

深中通道是世界級“橋、島、隧、水下互通”跨海集羣工程,全長約24公里。項目建設對構建和完善粵港澳大灣區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具重大意義,對進一步拉近珠江口東西兩岸的時空距離、提高大灣區的“硬聯通”和“軟聯通”水平具重要意義。

目前,深中通道正朝着6月具備通車條件的目標全力衝刺,正開展機電、交安、路面、房建等工程施工及島上綠化施工。

南都調研 總第252期

採寫:南都記者 張豔麗 彭雨欣

攝影:南都記者 趙炎雄 霍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