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大罷免是「惡的循環」!謝長廷曝公職人員無力感:浪費社會資源
▲總統府資政謝長廷出席。(圖/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閔文昱/綜合報導
總統府資政謝長廷15日舉行新書發表會,針對近期臺灣政壇的罷免潮,他形容是「惡的循環」,引發了社會各界討論。對此,謝長廷今(16日)再次說明,罷免應針對「惡質民代」,如濫用權力、勾結外敵等情況,而政治上的對立容易導致怨憤和報復,這樣的循環不僅浪費社會資源,還讓公職人員感到無奈和無力。
謝長廷15日在發表會後指出,所謂「大罷免運動」是根據谷歌定義,指的是社運團體、民進黨團及國民黨相繼發動的一系列罷免行動,雖然罷免是直接民主的一部分,是公民的權利,但應針對「惡質民代」才能啓動,如濫用權力、勾結外敵、怠忽職守等情況,若罷免行動未能基於這些正當理由,將可能引發惡性循環。
謝長廷16日在臉書再次發文強調,「惡性循環」指的是罷免行動引發的怨憤和報復,最終浪費社會資源,削弱臺灣的優勢和能量,政治上的對立容易導致這種惡性循環,綠營指控的惡質民代,其支持者可能看法完全相反,認爲這是迫害,進而生起嗔恨心和報復惡念,跟着發動罷免綠色民代。
在新書《善的循環再續》中,謝長廷強調臺日關係中的善性循環。他認爲,善的循環來自於互相援助和感恩回報,當一方面臨困難時,另一方伸出援手,受助方感恩圖報,未來遇到類似情況時也會回報對方,這種善的循環是社會精神進化的希望,並有助於世界和平的實現。
謝長廷進一步指出,罷免運動引發的惡性循環,讓社會資源被浪費,削減臺灣的優勢和能量,許多人雖然知道這一點,但都無可奈何,公職人員更難置身度外,只能跟着走,這種情況造成了集體無力感,讓人們感到無奈和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