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國家糧的日子,這樣的日子很美

現在說起國家糧,小青年們往往會瞪着迷茫的大眼睛,反問道,國家糧?什麼是國家糧?

估計五十歲以下的人,也分不清什麼是國家糧。

但上世紀六十年代,卻是有國家糧的。

當時全國居民分成國家糧和農村糧二類。

國家糧也叫商品糧。

這種人可以去糧店購買便宜的大米,可以招工。

吃農村糧的不可以。

當年參加工作,不像現在,可以隨時隨地去任何地方打工。

這是不可以的。

當年全國上下沒有私有制,清一色的國有,工作都由國家安排和分配,自己不能找。

找也沒有用,沒有哪個單位敢錄用你。

只有吃國家糧的人才能參加工作。

他們可以通過勞動局統一組織的考試,擇優錄取,去工廠工作。

吃農村糧的不行。

吃國家糧的之所以人人羨慕,關鍵還在於收入的差距。

在國企工作的人,月收入最差也有三十多元。

在農村出工,好的生產隊一天收入會有五毛,一個月十五塊。

差的生產隊一天一毛,一個月三塊。

在農村幹活累不累?

累,非常累。

早上七點就要出工,晚上六點收工,一天干十幾個小時,鋤地種田施肥,累得腰都要快斷了。

在工廠幹活累不累?

不累。

風吹不着,雨淋不着,陽光曬不着,準時上班,準時下班。

有專門的食堂師傅做飯,大型廠礦有專門幼兒園、學校,供職工子弟就學。

職工住的房子都是免費的,並且住房很寬敞,很明亮。

一般是二室一廳,有廚房,有廁所,可以住終身,可以繼承,關鍵是不要錢哦。

這些待遇只有吃國家糧的才能享有。

鄙人之所以說這些,是因爲這些已經煙消雲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

如果你不介紹一下,很多人都是大眼瞪小眼,不知你說什麼。

在我居住的客家山寨裡,有二、三萬人,吃國家糧的,只有十幾人。

人數很少,是因爲國家糧太金貴了。

當時,山寨有一家糧站,其中的一項任務就是向這些吃國家糧的居民供應便宜的大米。

當年,市場黑市價大米是三毛,糧站出售的大米是八分。

這些吃國家糧的人家每月都可以去糧店購買。

我家是其中之一。

開始我家並沒有吃國家糧,而是吃農村糧。

阿媽一直在生產隊出工。

生產隊出工非常辛苦。

每天六點就要起牀,七點左右就要去地上幹活,下午六點左右才能回家。

但不能休息,九點需要開會。

開會幹什麼?

評工分,就是今天干活可以評多少分。

男人幹活一般是十分,婦女幹活一般是八分。

到底是多少?

需要大家評議。

阿媽一般是八分,但有時也只有七分。

如果是七分的話,她就不服,就會吵,但沒什麼用。

她回到家就會氣鼓鼓,就會罵人。

當時的十分是二毛錢,八分是一毛六,七分只有一毛四。

少了二分錢。

自然會吵。

二分錢現在可以忽略不計,當年可以買二粒糖,差不多是家裡一天的鹽錢。

大家都窮,有的人家連買鹽的錢也沒有,所以二分錢也很金貴。

阿媽之所以評七分,主要是做事慢。

我們叫摸。

經常是別人收工回家了,她還在地上摸,有可能是在自己的地裡摸。

當年家家戶戶都有自留地,可以種菜,種玉米。

她回到家,常常是八、九點了。

我們經常晚上十二點吃晚飯。

七九年的時候,我家發生了逆轉。

我家吃上了國家糧。

阿媽以前是供銷社職工,後來下放到農村,現在落實政策,我家由農村糧改成了國家糧。

她又回到了供銷社。

當然,她年過五旬,沒辦法上班,於是供銷社就在我家設一個經銷店,算是供銷社的分店。

開始生意好得狠。

因爲整個山寨沒有個體店,而供銷社到點就關門,沒有晚上開門的先例。

我家就不一樣了。

我家是阿媽一個人經營,所以經常晚上一二點,還有人敲門買東西。

當時,阿媽不領工資,按銷售額的百分之三,提取報酬。

也就是說,每銷一百塊,自己拿三塊。

結果阿媽每月銷量二三萬,差不多每月可以拿七八百。

當時供銷社職工平均工資只四、五十,這可不行哦。

又改了,阿媽每月累死累活,只能掙三、四十。

這就很好了,大家都高興。

只有阿媽一個人不高興,但沒辦法,不高興,也得高興。

當然,還有一件事,讓阿媽很揪心。

就是每月盤點,總會少三四百塊。

供銷社每個月都會來我家盤點一次,每次盤下來,總會少這麼多錢。

阿媽每天收到了營業款都會存到銀行,銀行會開存款回單。

她查了老半天也查不出什麼原因。

阿爸知道了,非常的着急。

三四百不是小數字呢?

於是,他與供銷社的人一起查,但沒有結果。

他就一趟趟跑銀行,懷疑銀行沒給回單,或自己弄丟了。

結果沒有結果,每月還是少三四百。

後來怎麼弄平的,我不知道,估計是阿爸自己掏的錢。

但原因我知道一二。

因爲阿媽從供銷社進的貨就放在樓道里,不上鎖。

我家白天是開着門的,而且經常沒有人。

人家隨便拿一樣東西就是十幾塊。

不虧纔怪。

當然,還是有好事。

這件好事就是我姐姐因爲吃國家糧,被縣商業局招工了。

這個坑口街第一個去縣裡工作的女人。

很轟動。

招來很多非議。

主要是不服氣。

一個人曾氣呼呼地說,你姐有什麼本事呀,不就是吃了一個國家糧嗎?

我以前吃的是農村糧,生活很平淡,從來不起波瀾。

自從吃上國家糧後,我的生活也變了。

不是變好了,而是招來許多閒言碎語。

有一天,一個人忽然非常神秘地說道,你知不知道,現在要取消國家糧了,國家糧不吃香了。

他說完之後,立即瞪大眼睛,觀察我臉上的表情。

其實,我沒有任何表情,因爲我的生活並不因吃國家糧而發生顯著的變化。

相反還遭來莫名其妙的攻擊。

我的一個小夥伴曾怒氣衝衝地說,你吃國家糧,你憑什麼吃國家糧呀!?

後來我才明白,他們之所以如此生氣,是因爲他們吃不上。

我們的社會地位開始拉開了距離。

當年,吃國家糧的比吃農村糧的社會地位高,這是不爭的歷史事實。。

很多客家姑娘非常願意嫁給吃國家糧的,這也是事實。

當然,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的變遷,很快發生了變化。

國家糧和農村糧早已成了歷史煙雲,消失得無影無蹤。

但作爲曾經的一段客家歷史,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記錄下來。

歷史就是歷史,人類的文明也是因爲歷史而變得璀璨輝煌。

人類的進步不也是歷史推動的麼?

(李蘇章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