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接觸!疫情期間淋病不減反增 醫師籲安全性行爲

持續接觸!疫情期間淋病不減反增 醫師籲安全性行爲

全民拚防疫,流感、腸病毒疫情降溫,但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林儒廷觀察,門診淋病患者不減反增,且不乏大學新鮮人染病,籲民衆勿輕忽安全性行爲。

林儒廷說明,淋病是接觸到淋病雙球菌而引起,男性感染後2至7天可能出現症狀,包含尿道口有白色或黃色有異味的分泌物、排尿灼熱刺痛等,但女性感染後潛伏期較長,且症狀不明顯,大多無疼痛感,少數出現黃綠色分泌物,易被忽略,感染者未盡早治療傳染力可持續數月。

林儒廷表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流感、腸病毒等傳染病減少,但門診觀察淋病患者約增加1至3成。由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來看,民國105年全臺淋病確診人數爲4000多例,109、110年皆達7000多例;今年1至3月就有近2000人確診,推估全年病例可能近8000例。

針對淋病患者增加的原因,林儒廷推估,疫情期間無法出國,娛樂、運動等休閒也受限,可能因此讓人的相處與親密感需求增加,但又輕忽安全性行爲導致,且患者年齡也有愈來愈年輕的現象。

林儒廷說,淋病主要感染族羣以25至39歲男性爲多,以往門診也多半是20歲以上的病人求診,但近年卻不乏18、19歲的大學新鮮人,在高風險性行爲後出現相關症狀來求診。

在診斷與治療方面,林儒廷表示,會先對患者驗尿與分泌物,檢測到淋病雙球菌即可診斷,治療方面以針劑注射與口服抗生素爲主,配合醫囑治療1至2周即可痊癒;且性伴侶應一起接受檢查,若有感染須同時治療,以免反覆感染。

林儒廷提到,感染淋病後若未完整治療,男性可能會引起慢性尿道炎、膀胱炎、攝護腺炎、尿道狹窄、不孕等問題;女性則是子宮內膜炎,甚至輸卵管炎或骨盆腔炎,可能導致不孕。

最後林儒廷提醒,預防淋病要避免多重性伴侶及危險性行爲,同時全程使用保險套,可減低感染的機會;若出現疑似症狀時,應儘快就醫,切勿自行用藥以免延誤病情。(編輯:陳政偉)11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