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豬肉不一定要自己殺豬 盧秀燕:拆掉40年的肉品市場毒瘤
▲盧秀燕宣佈,40年曆史的肉品市場明年底拆除。(圖/記者鄧木卿攝,下同)
記者鄧木卿/臺中報導
有40年曆史的臺中市肉品市場,長期存在惡臭及噪音問題,當地民衆經常抗爭,歷經各屆市長都無解,市長盧秀燕16日在市議會表示,吃豬肉不一定要自己殺豬,明年底和屠宰業者合約到期後,原地拆除,沒有屠宰和拍賣,轉型爲複合式觀光美食商場,並且規劃萬坪公園及社會住宅,未來繁榮可期。
市議會上午進行總質詢,市議員陳政顯、吳瓊華和黃健豪等人關心北區肉品市場的未來,何時遷建?遷至何處?陳政顯要求盧市長兌現承諾,明確回答。
▲臺中市40年曆史的肉品市場明年走入歷史。
盧秀燕表示,肉品市場因爲有拍賣和屠宰,被民衆視爲嫌惡設施,沒有一個地方歡迎,也沒有地方可以遷建,而且1年才賺200萬元,卻要花10多億元的遷建費用,釜底抽薪的辦法,明年12月底不再和屠宰業者續約,肉品市場不再拍賣、屠宰,而是比照臺北市、基隆市,單純做批發、運銷、加工等觀光市場。
盧補充說,拆除屠宰設備後,依照現行都市計劃,3/1興建商業大樓,由市有肉品公司規劃,3/1作萬坪公園,3/1蓋社會住宅,完工後將成爲全臺中最好、最有價值的蛋黃區,以前交通不發達,沒有冷藏、冷鏈技術,所以政府要批發肉品時,會有屠宰業務,但是現代化的大城市,政府不必自己經營屠宰業務,而且臺灣屠宰能量充沛,豬肉供應過剩還可外銷,所以少掉屠宰業務,對臺中市的豬肉供應完全沒有問題。
陳政顯提醒,盧市長已經做出決定,不要到時遇到壓力,政策又再轉彎,如果明年底又續約的話,他一定第一個帶頭抗爭。
吳瓊華說,盧市長提出的「原地拆建」,民意絕對會支持,這是徹底解決不會遷到烏日的承諾,烏日鄉親一定會感到欣慰。
黃健豪關心未來豬肉價格與保鮮問題是否受到影響?盧秀燕說明,肉品市場豬隻大多數來自中南部,過去是將活體豬運到臺中屠宰後再運到市場販售,以後則是直接運到其他地區屠宰,如今冷鏈技術更進步,臺中不會因此減少生鮮豬肉來源,未來轉型後,將成立「臺中市肉品公司」,持續供應優質肉品,平衡市場供需,豬肉更物美價廉。
農業局表示,未來將配合農委會智慧農業4.0計劃,導入智慧生產與數位服務,農產品全程冷鏈運輸配送,保持在10至15度低溫環境,提供品質優良的肉品及農產品,既有員工也都留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