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廠侵佔長江灘塗還要政府賠錢?“四長協同”共破難題
●檢察機關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系列報道之四
“府檢聯動”共護一江水
——檢察機關與相關行政部門
協同履職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紀實
“違法佔用灘地還要政府賠錢?到2023年底必須按期完成整改,該怎麼辦?”一年多之前,在上海市崇明區檢察院與區相關行政部門召開的“四長協同”(指河長、湖長、環長、檢察長)生態保護聯席會議上,船廠侵佔長江灘塗卻遲遲未能騰退這個“最難啃的硬骨頭”被放在臺上共同討論,尋求工作破局。如今,被佔用的長江灘塗已實現清退復綠。
“四長協同”機制,是2020年崇明區檢察院牽頭與區生態環境局、區水務局創建的府檢生態協作工作機制。不只是坐在一起開開會,在生態環境保護案件辦理中,行政機關與檢察機關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指示精神,他們的身影經常一起出現在案發現場、共同研究修復方案的協調會上,以及支持起訴的法庭上……
深度協作
在辦案中尋找最大公約數
據瞭解,該船廠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2020年以來該廠經過政府多次整治,清退復綠了部分違法用地,但是對違法佔用灘塗7.5畝並不認賬,並拿出30多年前的土地性質調查材料、租賃協議等,向政府索要3000多萬元賠償。
因爲灘塗被破壞時間久遠,中間建設項目部門經歷了多次改革,所屬行政區劃也有調整,通過檢察一體化辦案機制,該案由上海市檢察院牽頭聯繫了市生態環境局、水務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等,共同研究案情,對土地性質形成一致意見。最終,在檢察公益訴訟推動下,該船廠與當地鎮政府達成自願清退協議。2023年9月至11月,無人機記錄下了船廠從清退到復綠的整個過程。
由於流域生態的整體性、系統性、不可分割性,流域內共同的生態環境問題不僅跨行政區劃,也超越了單個職能部門的治理功能範圍。長江大保護一盤棋下,協同合作是必然的,檢察機關辦案過程中與行政機關交流密切。
在長江水域馬鞍山段,常常有幾艘形跡可疑的船隻停泊在江邊河道的隱蔽處,幾乎不進行正常作業——表面看似普通的船隻,實際卻是經過改造的吸砂泵船,是用來進行盜採江砂、儲存江砂的違法犯罪活動的作案工具。
安徽省馬鞍山市雨山區檢察院刑事檢察部門在審查批捕鄒某某等人涉嫌非法採砂一案時獲取該線索,並移送該院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同步介入,組成聯合辦案組。
一開始,鄒某某等人提出江砂非礦產資源,其行爲未破壞長江生態的辯解。“長江河道江砂屬國家礦產資源,未經許可不得擅自開採。”當塗縣水利局提供的相關文件,爲辦案提供了有力證據。針對長江河牀受損、行洪安全、航行安全及生態環境損害等問題,雨山區檢察院邀請水利局專業人員參與辦案,提供指導,並同赴案發現場通過無人機等專業技術進行實地勘查評估,研究修復方案。“我們全力支持檢察院辦理案件,協助開展案發現場勘查,併發揮專業優勢,在生態環境損害鑑定方面提供專業意見。”當塗縣水利局長江採砂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王鵬表示。
支持起訴
打破“企業污染,政府買單”怪圈
在污染環境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案件辦理中,檢察機關既可以作爲民事公益訴訟的起訴人,也可以成爲民事公益訴訟的支持起訴人,支持相關機關和組織提起訴訟。檢察機關與行政機關共同發力,促進檢察公益訴訟制度與行政機關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有效銜接,這也是落實“府檢聯動”工作機制的生動實踐。
時間回到2021年的一天,四川省中江縣西山水庫北側地面冒白煙、空氣中有刺鼻氣味、多名羣衆有頭暈目眩感。中江縣公安局接警後到現場處置的兩名民警出現頭暈嘔吐症狀,並被診斷爲氨氣中毒。中江縣檢察院接到情況通報後指派專人與德陽市中江生態環境局、縣公安局共同勘查現場,召開三部門聯席會議,研究調查方案、應急處置措施。
經查,代某某在未取得相關資質的情況下,從四川省內多家鋁業公司收購鋁灰渣提煉鋁錠牟利。爲節約成本,代某某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鋁灰低價承包給無危險廢物處置資質的莫某某、遊某某處置。二人則將代某某處的980餘噸鋁灰運輸到中江縣城西約2公里處的西山水庫旁傾倒,並使用機械挖掘泥土進行掩蓋,混合土壤後共計4000餘噸。
案件辦理過程中,中江縣檢察院“刑事+公益訴訟”一體化履職,刑事案件部分,中江縣法院已在2022年10月作出一審判決,犯罪分子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判決已經生效。而公益訴訟案件部分卻在2023年才完成,其中的難點在於生態修復費用上。
針對危險廢物處置及生態修復費用問題,中江縣檢察院在與縣公安局、德陽市中江生態環境局多次召開聯席會議進行研判後,確定根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管理規定》以磋商方式向相關責任人追償生態修復費用,及時修復生態環境。經一對一磋商,犯罪嫌疑人與非法提供鋁灰渣的四家上游企業共預交762萬餘元生態修復費用。經鑑定,處置危險廢物、修復生態環境共需944萬餘元,尚有182萬元資金缺口。
在隨後德陽市中江生態環境局與非法提供鋁灰渣數量較多的兩家上游企業磋商過程中,其中一家企業支付了77萬餘元,另一家企業拒絕支付。2023年8月4日,德陽市中江生態環境局向中江縣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中江縣檢察院支持起訴。案件審理期間,被告企業主動提出調解,並與德陽市中江生態環境局達成協議,支付了105萬餘元生態修復費用。
同樣,當地政府因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問題與企業磋商不成功,一封《請求支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辦理的函》送到了湖南省吉首市檢察院。這是一起因某公司採石場沒有按要求完成生態環境修復工作,被中央、省環保督察交辦及長江經濟帶警示片披露的案件。
“我們通過提供法律諮詢、提出支持起訴意見書、出席法庭等方式支持吉首市政府起訴,破解‘企業污染、政府買單’的難題,尋求公益保護最佳司法方案,推動礦山地質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吉首市檢察院辦案檢察官彭順安介紹,最終,市政府和該公司達成調解協議,該公司同意支付採石場綜合整治和生態環境修復費用140餘萬元。這也是湖南省首例檢察機關支持行政機關提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件。
建立長效機制
形成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合力
城鎮污水是破壞流域生態的污染源之一,湖北省武漢市礄口區2000餘家從事工業、建築、餐飲、醫療等活動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未辦理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證,污水未經預處理直接向城市排水管網排放,影響水污染源頭防治,不利於流域水環境治理,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礄口區檢察院以行政公益訴訟立案,並協同區水務局和各街道辦事處全面開展違法排水整治行動,共出動執法人員950餘人次,巡查排水戶814家,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60餘份,下發《申領排水許可證告知書》1300餘份。
礄口區的先行實踐直接推動了武漢市對全市城鎮排水問題的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武漢市檢察院在全市開展排水許可公益訴訟專項監督行動,武漢市政府制定《武漢市城鎮排水戶排水許可管理專項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強化行政執法與公益訴訟有效銜接,部署開展排水許可專項執法“百日攻堅”行動,推動出臺政府規章《武漢市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管理辦法》。
據瞭解,截至今年4月,武漢市已完成全市排水戶調查摸底,排水主管部門與行政審批部門建立排水戶數據信息共享機制,排水許可辦理事項已納入行政審批“一件事一次辦”“一業一證”等跨部門主題事項清單,推動32795家排水戶辦理排水許可,相關職能部門立案查處違法排水行政執法案件237件,檢察監督與行政執法協同推動專項整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近年來,我們建立‘河(湖)長+檢察長’協作機制,強化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的協同配合。在城鎮排水許可管理工作中,檢察機關與我們同向發力,關注解決行政執法具體問題,有力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實現了1+1>2的效果!”礄口區水務和湖泊局排水與水資源科科長羅文說。
國家層面,早在2017年,最高檢、公安部等部門下發《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完善線索通報、案件移送、資源共享等機制。最高檢與水利部、國家林草局共建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深化“河(湖)長+檢察長”工作機制,並會同自然資源部推動省級層面自然資源行政執法與行政檢察銜接機制全覆蓋。檢察機關在強化法律監督的同時注重協同履職,跨領域、跨部門、跨層級的協同履職機制已經構建,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齊抓共管”的效能正在逐步顯現。
(來源:檢察日報·要聞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