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票4分鐘售罄,中國人的“太空遊”真的來了?

本報記者 樊 巍 楊沙沙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卓 然 ●肖震冬編者的話:“太空旅遊不再是科學家的狂熱夢想。它是真實的,它就在這裡。”美國Skift旅遊新聞網報道稱,上週,中國商業航天初創公司深藍航天在淘寶上預售了兩張2027年亞軌道飛行的船票,300 萬人收看了現場直播。這趟時長爲12分鐘的太空旅行原價爲每人150萬元人民幣,不過該公司提供了優惠,以100萬元的折扣價出售。兩張船票上架不到4分鐘便售罄。“直播間賣太空旅遊船票”的話題引發輿論關注。有評論稱,中國的太空探索或將邁入大衆時代。那麼,百萬船票上太空是一個噱頭還是真能落地實現?太空旅遊目前有哪些形式?未來市場空間有多大?《環球時報》記者對此展開採訪調查。

太空遊客能體驗什麼?自2001年4月28日世界上第一位太空遊客、美國商人丹尼斯·蒂託升空以來,企業不斷進行技術試驗和推出相關旅遊項目,太空旅遊不斷獲得新的關注。根據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誰擁有外太空》一書介紹,目前的太空旅遊開發方向以亞軌道飛行和軌道飛行爲主。亞軌道一般指距地面20—100公里的空域,而亞軌道飛行就是由亞軌道飛行器把乘客送到約100公里高度(馮·卡門線)的太空邊緣(也有部分企業和國家將80公里高度作爲太空的最低邊界),在數分鐘內,乘客既可以體驗到地面上難以模擬的失重感,同時還可以從高空俯瞰地球長達數千公里的弧線表面以及舷窗外的景色。

軌道飛行則相對複雜、昂貴,因爲航天器必須達到每秒約7.7公里的軌道速度,具體取決於高度。體驗軌道飛行的遊客在太空中停留的時間更長,距離地球更遠。相對於軌道飛行,亞軌道飛行的技術難度更低,成本也更低。其核心是將乘客送入太空邊緣的火箭,而傳統的垂直髮射器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證明了其技術的可靠性。此外,近些年新出現的水平發射和火箭的回收以及重複利用技術也在實際測試和運行中得到了認可,吸引了大量的關注和投資。但無論是亞軌道飛行還是軌道飛行,目前國外都已有商業航天公司推出了相應旅遊產品,競爭逐漸升溫。

深藍航天此次售賣的產品是亞軌道飛行,遊客將被送往距離地面100公里的高度,但不會進入軌道。根據該公司發佈的聲明,客戶將獲得“不僅僅是暫時的失重體驗,還將體驗到宇宙的浩瀚和神秘,並見證地球以外的壯麗景觀”。據瞭解,深藍航天並不是中國唯一一家探索太空旅遊領域的公司。5月,中國商業航天企業中科宇航宣佈,其“太空旅行飛行器”將於2028年進行首次載人飛行。公開報道顯示,中科宇航的船票價格在200萬至300萬元人民幣之間。

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中科宇航創新中心總經理王英誠表示,中科宇航正在研發的力鴻系列可重複使用飛行器已進入工程研製階段後期,已完成大部分地面試驗。未來,力鴻系列可重複使用飛行器主要用於開展微重力實驗、空間科學探測和太空旅遊服務。

王英誠還透露,在實現太空旅遊前,他們還需要突破助推火箭垂直回收技術,開展多次的飛行試驗驗證,以此不斷提升飛行的可靠性。“同時,我們還要研製適合太空旅遊的載人飛船,它能保證乘客短暫在太空停留過程中的安全,同時要有舒適的艙內環境和便於觀察太空的巨大舷窗。”中美公司各有側重

提到太空旅遊,3家由億萬富翁創立的私人航天公司近年來輪流佔據話題的中心。它們分別是埃隆·馬斯克的SpaceX,傑夫·貝索斯的藍色起源,以及理查德·布蘭森的維珍銀河。Skift稱,三者中,藍色起源和維珍銀河以其亞軌道飛行旅遊項目聞名,而SpaceX則更加專注於將遊客送入軌道和空間站。

維珍銀河主打的太空旅遊產品是一趟90分鐘的亞軌道飛行,客戶將被帶至太空邊緣後返回,並在過程中體驗幾分鐘的零重力狀態。2023年6月30日,維珍銀河成功進行了首次商業太空飛行。該公司產品的特點是通過雙機身航空運載飛機將遊客帶入太空。遊客乘坐太空飛機與攜帶它的運載飛機一起起飛,在達到飛行高度後太空飛機脫離並繼續爬升至距離地面約80公里的高度,在這裡,乘客將體驗大約6分鐘的失重狀態,然後太空飛機返回機場並降落在跑道上。維珍銀河太空旅遊的票價從25萬到45萬美元不等。據路透社報道,該公司目前正在生產第四代太空飛船,預計將於2026年投入商業服務。

藍色起源的旅遊產品不使用太空飛機,而是用新謝潑德火箭將遊客送上太空。該火箭由助推器和太空艙組成。火箭升空到大約75公里的高度,然後兩個部件分離。太空艙繼續上升,直到達到100多公里的最高高度。與此同時,助推器下降並自行着陸。在太空艙內,乘客將體驗三到四分鐘的失重狀態,然後太空艙會下降並通過降落傘着陸。整個過程持續約10分鐘,票價至少爲100萬美元。截至今年8月29日,藍色起源的新謝潑德火箭已經完成8次載人發射任務。SpaceX在3家公司中較爲特殊,是唯一一家將普通人送入軌道並送往國際空間站的公司。SpaceX的船票也是最貴的,據報道,在2022年前往國際空間站的一次太空旅行中,每名乘客支付了5500萬美元。和另外兩家公司驚人的價格差異就在於SpaceX提供的是軌道飛行服務,所以成本方面要高出許多。

9月10日,SpaceX進行了一次名爲“北極星黎明”的太空飛行,4名非職業宇航員搭乘“龍”飛船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飛向距離地球724公里的軌道,進行爲期5天的太空之旅,並在那裡進行了太空行走。今年10月,SpaceX首次實現了發射架機械臂捕獲回收一枚試飛返航的助推火箭,業內人士認爲,這對降低軌道太空旅行成本有重大意義。

王英誠告訴記者,中國企業提供的太空旅行產品與藍色起源、SpaceX相比,雖然起步較晚,但近年來在技術創新和商業化探索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國內外公司各自擁有獨特的技術特點和市場定位,如SpaceX注重火箭回收和高效發射能力,藍色起源強調可重複使用火箭和高端定製化體驗,中國企業則更側重於成本控制和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目前,國內外公司都在積極推動太空旅行的商業化進程,不斷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和技術創新路徑,以期在全球太空旅行市場中獲得更大的份額和競爭優勢。

亞軌道飛行只是“冰山一角”根據北極星市場研究公司的報告,2023年全球太空旅遊市場規模爲8.4828億美元。預計該市場規模將從2024年的12.4832億美元增長到2032年的278.6199億美元。其中,亞軌道飛行佔最大市場份額。當前市場仍由北美企業引領,但是亞太地區的太空旅遊行業增長最快,中國商用航天器的生產研發值得關注。

報道還提到,未來市場發展的動力主要有兩個,分別是科技的進步以及對太空旅遊興趣的增加。王英誠認爲,目前太空旅遊的主要客羣是高淨值人羣,這些旅客追求獨特和奢華的旅行體驗,對於在太空中觀賞地球和宇宙的壯麗景觀有濃厚興趣。未來太空旅遊市場可能會逐漸擴大到更廣泛的羣體,包括科學家、研究人員、探險家以及對太空充滿好奇和嚮往的普通民衆。

深藍航天創始人、CEO霍亮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深信太空旅遊將成爲一個巨大的市場。隨着人類社會的不斷髮展和進步,越來越多人將有能力並願意嘗試太空旅行。我們的目標是讓太空旅行成爲更多普通人觸手可及的夢想。通過不斷創新和降低成本,我們有信心將太空旅遊市場潛力充分釋放出來。”他還表示,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逐步成熟,太空旅行的價格將逐漸降低。

王英誠稱,當前太空船票票價較爲昂貴主要是因爲飛行器製造成本、保險費用等比較高,未來隨着技術的普及,飛行器可重複使用次數增加,費用會逐漸降低。“相信在未來,去一次太空的費用會下降到普通人能夠承受的範圍。”天貓雙11“太空船票”項目負責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隨着國內可回收火箭的技術日益成熟並廣泛使用,太空旅遊價格下行是肯定的,太空旅遊不再是富人的遊戲,未來單價百萬元以內的太空旅遊產品有望出現在淘寶上。”

關於太空旅遊產品的“進化”,霍亮表示:“12分鐘亞軌道飛行產品,只是太空旅行的冰山一角。未來,隨着技術的不斷突破和成本的進一步降低,我們將推出更加多樣化、時長更長、高度更高的飛行產品。從軌道飛行到太空站停留,甚至到月球和火星探索,相信我們可以走得更遠。”王英誠表示,未來太空旅行產品將朝着更長時間停留、更豐富體驗內容、更低成本及更高安全保障的方向發展,可能包括空間站居住、太空科研探險、星際航班等多種形態,能滿足不同人羣對太空旅行的多樣化需求。上述天貓負責人表示,近年一些國外的商業航天公司也通過各種渠道聯繫過他們,提出過類似合作訴求。國內方面,除深藍航天外,也有其他商業航天公司聯繫相關產品合作,包括亞軌道旅行和在軌旅行,隨着技術的成熟,在不久的將來,這些旅遊產品會逐漸在該平臺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