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當選對全球經濟的衝擊

(圖/中新社)

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川普宣佈當選。未來他的具體政策要到元月就職後、各重要職位人事任命確定後纔會一一出爐,但在競選的過程,他已經提出了他所屬意的大方向,我們可以從這些言論去推測未來他可能採取的政策。

在經濟方面,他與現行拜登政府最大的不同,將是趨向於高關稅的保護主義。有美國研究機構的報告指出,川普若實施他所宣稱的10%全球關稅和來自中國大陸進口品的60%關稅,將使美國每個家庭的年均收入減少約2500美元,若關稅進一步提升至20%或針對部分商品徵收200%高額關稅,家庭收入損失可能高達7600美元。另外,這一政策將使通膨率上升1.2到5.1個百分點,導致通膨復活。

但對於川普關稅的理論大師,也就是前貿易代表萊特海澤這類的貿易鷹派而言,這些都不是重點。在去年他所出版的《沒有自由貿易那回事》書中,萊特海澤主張所有貿易政策都必須以「保障就業」爲第一目標。他認爲,任何賣到美國的進口品,如果危及美國生產同類產品產業的就業,那就應該課高關稅,讓進口品不具競爭力,從而可以讓美國工廠繼續生產,就業繼續維持。

這種論點,聽起來很具有正義感,但是禁不起歷史事實和實務的考驗。關稅不一定不對,例如很多開發中國家在工業剛起步時,爲了保護尚處於「幼稚」的產業,就實施了關稅保護。但是如果要用關稅來保護「老化」產業,那就非常奇怪了。

而且,並非所有靠關稅保護而發展「幼稚工業」的開發中國家,最後都成功發展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其中最關鍵的差別,在於關稅保護的同時,是否具有一個讓這個產業成功壯大,最後可撤除關稅保護的產業發展可行方案。如果沒有,而是一直保護下去,最後就是讓一堆現在沒有、以後也不會有國際競爭力的「幼稚產業」長不大也倒不了,最後整個國家競爭力也不見了。

如果關稅保護,沒有一個可以讓產業脫胎換骨的可行計劃,只是讓它在關稅壁壘後面苟延殘喘,其後果將是長期喪失國際競爭力,對美國而言將是短多長空。

美國採高關稅當然會造成反全球化的進一步盛行,臺商也會遭遇衝擊。例如中國大陸對美國出口最大的20名廠商中,臺商就佔一半以上。如果美國對中採取高關稅,這些臺商就必須進一步地調整生產基地。最可能的作法,就是把最後組裝的地點從中國大陸改到越南、印度或墨西哥,但是其供應鏈,也就是各生產歷程零組件之間的連串複雜關係,不太可能有太大的改變。中國大陸的出口品本來就朝中間而非最終產品發展,其主要出口地區也漸次轉移到東南亞,未來將更朝此趨勢前進。

這也顯示,在全球綿密分工的今天,單獨對某一國家採取高關稅保護,不一定有效,因爲產品會繞道,例如從中國大陸繞道墨西哥進入美國。所以,最後要能真正有效,必須阻絕所有進口品進入境內。可是,這樣一來,美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將更低落。川普不只是要建一座牆,不讓移民從墨西哥進來,也需要建一座牆,讓所有影響美國就業的產品都無法從墨西哥進來。

美國建牆,其他國家也可能建牆。如此一來,全球化有可能更快速倒退,這個對全球的經濟成長不利。任何國際貿易,基本上對參與貿易的國家而言都有利,否則一個巴掌拍不響,這個貿易根本就不會成立。貿易對所有參與國家都會帶來「紅利」,也就是經濟學上所說的效益。貿易的消失,將把這些效益抹掉,對於全球經濟的成長而言,將有巨大的不利衝擊。(作者爲東吳大學講座教授、前行政院政務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