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高!今年強震次數較平均值多3倍 未來一週恐有規模4餘震

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年臺灣出現規模6以上地震已經12起,規模5到6已有61次,均破歷史紀錄,未來一週不排除有規模3-4餘震出現。(圖/中時資料照)

今日中午12點03分,花蓮縣東部外海發生芮氏規模6.2強震,且震央僅5.7公里,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年臺灣出現規模6以上地震已經12起,規模5到6已有61次,均破歷史紀錄,未來一週不排除有規模3-4餘震出現。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本起地震的深度僅5.7公里,屬極淺層地震,是由於板塊隱沒前破撞點轉彎處所引發,該區域在歷史上的淺層地震次數遠少於隱沒帶的深層地震,發生超過規模6的也不多,自1973年至到今年,只有在1982年出現6.0,以及1990出現規模6.7,以及今天這起6.2而已。

陳國昌說,本次因爲是淺層地震導致全臺有感,甚至最遠的澎湖出現的震度也有2級,最大是在花蓮水璉5弱,而有7到8個縣市震度來到4級,該系列地震除了主震外,加上餘震已達9個,不排除未來3天內還會有規模4以上餘震,1周內則有規模3的餘震出現。

陳國昌說,從長年平均值來看,全臺規模6以上地震約2.8到3起,今年已有12起;規模5-6約25起,今年已有61起,因此無論是規模5到6以及規模6以上,都創下歷史紀錄,尤其規模6以上地震是除了921當天外,有記錄出現規模6以上最多的一年。

至於國家級警報爲何只針對宜花兩縣市推播?陳國昌解釋,雖然有許多縣市震度超過4級,但因爲有科學誤差,所以只對宜蘭和花蓮推送,但今日只花了12秒就把警報發出,和過去20秒相比算相當快了。

臺灣是否已經進入地震活躍期?陳國昌表示,地震活躍期可能長達10年,如果要定義還需要再觀察1到2年,現在有專家學者預估東部未來將出現規模7以上的地震,氣象局尊重學者的意見,但地震在行爲和趨勢都不可預測,可能今年活躍但明年就不活躍,只能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