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一子落” 發展“滿盤活”

重慶日報消息,國產化航空航天傳感器、110寸納米銀觸控顯示屏、無人機無線充電機艙……近日,記者走進位於璧山的重慶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以下簡稱重慶高新院)產品展示廳,各類前沿科技成果令人目不暇接。

這些成果,均來自重慶高新院自主孵化培育的高新技術企業。該研究院通過與科研院所、創新團隊、孵化企業等實施一體化發展,形成科技成果轉化閉環,實現“左手接課題、右手拿訂單”,把創新鏈“實打實”做成產業鏈。

這樣的產業創新方式,正在成爲重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攻方向。

今年以來,重慶接連出臺多項政策,印發《未來產業培育行動計劃》《產業創新綜合體建設方案》等,並同步徵集產業技術創新典型應用場景、產業技術創新產品培育對象等。一攬子緊鑼密鼓的政策及措施,激發了我市產業創新、產業鏈“鍛長補短”的澎湃動能。

技術創新成爲產業升級“金鑰匙”

12月6日,西部(重慶)科學城鳳棲湖畔的金鳳實驗室熱火朝天,科研人員正埋頭做實驗。

作爲重慶首批重點實驗室,金鳳實驗室近年來引進一大批科研團隊及研發人員,加快建設金鳳幹細胞中心,籌備建設標準化病理資源數據庫。“通過技術創新,只要突破一項診療新技術,即可迅速催生出一個‘新星’產業。”金鳳實驗室負責人說。

兩江新區明月湖,傍山依水的自然生態和資源富集的創新生態,吸引着各類科創型企業競相入駐。幾天前,一家“中字頭”央企在明月湖設立“綠色建築全國重點實驗室重慶科創中心”,將在新型建築工業化、綠色建築和智慧城市等領域開展技術研發,招引一批高端人才“聚智賦能”。

科研機構加大創新力度的同時,企業層面同樣也“快馬加鞭”,在產業技術創新環節上不斷取得成果。

一直以來,普通相機拍攝照片都是2D畫面,而重慶中科搖櫓船研發的面向工業AI質檢的4D光場相機應用場景,卻可以拍出4D畫面。“這是因爲4D光場相機通過應用光場攝影技術,爲相機增加了第四維度。”中科搖櫓船相關負責人介紹,4D光場相機能捕獲人眼與自然界交互的全部4D光線信息,通過一次成像採集物體的深度和紋理信息。這項技術能夠應用在工業自動化、三維重建等多類質檢場景,大幅提高產品良品率。

中科搖櫓船這項技術創新應用場景,是本年度我市63個市級產業技術創新典型應用場景之一,它們涉及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等多個產業領域,通過暢通“應用—反饋—迭代”成果轉化循環,突出應用場景對產業的帶動作用,凸顯出渝企創新能力。

“入選的這些產業技術應用場景,均符合我市‘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羣體系發展方向。”市經濟信息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企業創新項目大多采用新技術原理、新設計構思進行研發,能夠顯著提高產品性能並擴大使用功能,技術創新已成爲我市推動產業升級的“金鑰匙”。

企業是科技創新“出題人”“答題人”

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爲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慶形成了以產業重大技術需求爲導向的攻關任務機制,發揮龍頭企業在創新需求、資金投入、研發組織、成果轉化的主導作用,讓企業成爲科技創新“出題人”“答題人”。

“當前我市重大科技項目中,有八成的技術需求由企業提出,重大科技項目資金超過七成投向了企業,其中每個項目七成的資金由企業投入,產學研協同創新比例超過80%。”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悉,截至目前,重慶已佈局實施高端器件與芯片、先進製造、生物醫藥等5個重大科技專項,以及新材料、現代種業、生態環境等8個重點專項。

比如,國內變速器生產頭部企業——重慶青山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依託自身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的優勢,與高校及科研機構合作,一舉突破國產變速器技術瓶頸,近年一批自主研發產品對企業銷售收入貢獻率達55%以上。

同樣有着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的重慶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續對環保材料進行創新研發,爲醫療、航空等產業領域提供一攬子節能材料及解決方案,連續數年實現營業收入和利潤超50%增長。

“創建企業技術中心,彌補了實驗室產品與產業化之間的缺失,解決了行業共性技術供給不足痛點。”市經濟信息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不少企業存在着“技術研發-成果擴散-商業化-產業化”產業鏈銜接不暢的難題,創新成果難以實現產業化,企業技術中心將打通實驗室產品與產業化“通道”,讓產業鏈“串珠成鏈”。

目前,重慶一方面充分整合產業技術研究院、產業基金、產業園區等資源,讓更多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另一方面持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突破更多“卡脖子”技術。

通過持續培育各類創新主體,預計到2027年,重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數量將增長一倍以上,分別達到1.2萬家、8萬家,充分激發起全社會創新活力。

集優聚強創建西部“創新策源地”

作爲製造業重鎮,重慶有着全國41個工業大類中的39個,以及全部31個製造業大類,在這些產業中如何培育創新能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隨着‘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羣體系加快構建,產業結構更優、科技動能更強、新興產業更多,成爲我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市經濟信息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建成“龍頭引領、梯隊協同、鏈羣互動”階梯式培育體系,截至目前,我市累計培育國家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19家、市級企業303家,並組建中小型硬科技企業幫扶庫,分兩批次共遴選77家入庫企業予以扶持。

強化研發平臺建設,是重慶推動產業技術創新的另一亮點。今年以來,全市新增市級企業技術中心55家、累計達1066家,其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累計48家;新增工業和信息化重點實驗室12家、累計達113家;新增市級製造業創新中心1家、累計達11家。

特別是一批新興產業,爲重慶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包括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先進材料、功率半導體及集成電路、傳感器及儀器儀表等一大批未來技術及產品,實現了“連點成線、織線成面”,逐步形成新的產業鏈。

重慶還通過實施“416”科技創新佈局,聚力建設“數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綠色低碳”4個科創高地,發展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等16個重要戰略領域,實施產業結構持續動態調整、迭代升級。

以重點實驗室爲例,目前重慶按照“成熟一個、啓動一個”原則,先後佈局金鳳、明月湖等一批實驗室,形成了具有重慶特色的實驗室體系。

“通過推動產業技術創新帶動產業集優聚強,新質生產力必然加快形成、壯大。”市經濟信息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預計到2027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營收將邁上4萬億元臺階,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將提高至40%,建成西部地區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策源地”。

原標題:創新“一子落” 發展“滿盤活”——重慶瞄準新質生產力“加碼”產業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