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開板15年總市值超12萬億元,力圖打造“中國未來之板”

2024年10月30日,創業板開板15年。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首批28家企業成功上市,承載着服務創新使命的創業板揚帆起航,歷經15年發展,已成爲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場之一,培育壯大了一大批優質科技企業,在先進製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集羣化發展優勢明顯,有力推動我國創新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優質科技企業涌現

ChiNext Market——創業板的英文名稱,寓意是“中國的未來之板”,被寄予了服務經濟轉型、孕育未來產業的期望。2009年至2024年,是創業板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快速發展的15年,見證中國經濟發展成就,也爲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經濟開始進入加速轉型時期,大批創新型、成長型科技企業開始登上歷史舞臺,迫切需要資本市場的助力。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創業板應運而生,順應了時代浪潮的呼喚。

1999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明確“適時設立高新技術企業板塊”。2000年,國務院決定設立創業板市場。這是一條開創性的道路,也是一段在探索中實踐、在奮鬥中前行的艱辛歷程。2004年1月,國務院明確要求“分步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2008年,國務院將建立創業板市場列爲當年重點工作之一。2009年3月,證監會正式發佈創業板IPO管理辦法。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公司登陸創業板,自此,創業板開始了高速成長之路。

2014年10月30日,創業板公司數量達400家,總市值爲2.27萬億元。開板十週年之際,創業板共有773家上市公司,佔據當時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五分之一(20.84%),總市值達5.68萬億元。2020年8月24日,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平穩落地,市場基礎制度進一步完善、市場功能持續提升。2021年8月4日,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破1000家,總市值超10萬億元。

如今,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已達1358家,總市值超12萬億元。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家數佔比約九成,近七成公司屬於戰略性新興產業。尤其是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優勢產業集羣化發展趨勢明顯,相關公司總市值約9萬億元,佔板塊比重高達75%,已經成爲名副其實的“中國未來之板”。

創業板成交量與活躍度持續提升,投資者數量超5000萬,投資者結構不斷優化,近5年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平均在五成左右,比創業板成立前十年平均的38%的水平明顯提高,公募基金持股佔比增加2.5個百分點至8.38%,外資持股佔比增加3.03個百分點至3.67%。產品體系持續豐富,創業板指自2010年6月1日發佈以來,逐步成爲反映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創新創業企業發展的核心指標。目前,全市場跟蹤創業板指數的ETF規模達1800億元,跟蹤創業板50指數的ETF規模達到491億元,“創”系列ETF總規模達2430億元,已經成爲全球最具活力的創業板市場之一。

創業板的快速發展,也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帶來亮色。2009年創業板開板之前,資本市場主要服務於成熟的、大規模的企業,A股上市公司中重工業產業、房地產、金融業及其他傳統制造業仍占主導地位。創業板推出後,差異化定位使得資本市場真正擁有了服務創新創業企業的平臺,大大提升了資本市場服務新經濟的能力。2024年10月末,深市前五大市值行業分別爲電子、電力設備、醫藥生物、計算機和汽車,與15年前存在明顯差異。

創業板的籌備、推出和發展壯大,培育了一批聚焦主業、堅守創新、業績優良的優質科技企業,展現出強勁的創新實力和成長動能,在產業變遷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成爲了新時代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引擎。

創新是創業板公司的鮮明屬性。15年來,創業板公司累計總研發投入近萬億元,以2023年年報數據測算,板塊總體研發強度超5%(5.04%),高於A股平均水平1.78個百分點。創業板廣聚創新創業型人才,1358家創業板公司中,研發人員合計超57萬,平均每家公司研發人員超400,研發人員約佔員工總數的兩成,其中近230家公司研發人員佔比超過30%。

身處經濟主戰場最前沿,創業板公司對研發方向天然有着更爲靈敏的嗅覺和響應速度,對科研成果轉化的壓力和動力也更爲迫切。據不完全統計,有50餘家創業板公司參與國家實驗室建設,其中七成公司取得的科研成果已完成轉化;有894家創業板公司與高校、科研院所有合作研發,其中800家公司的科研成果已實現轉化;有201家創業板公司與國際組織或企業等共同開展技術研發創新,其中192家公司已實現科研成果轉化。

成長是創業板公司的顯著特點。一大批公司在登陸創業板後,業績和市值雙雙實現大幅增長。開板當年,創業板尚沒有公司的年收入超過30億元或淨利潤超過5億元。如今,已有219家創業板公司2023年度營收超過30億元,94家創業板公司2023年度歸母淨利潤超過5億元。從增長速度來看,仍以2023年度業績測算,639家公司在上市後營業收入實現翻番,104家公司營收增長達10倍以上;292家公司在上市後淨利潤實現翻番,31家公司淨利潤增長達10倍以上。以2024年10月25日收盤價(後復權)測算,635家創業板公司相對於發行價漲幅超100%,52家創業板公司相對於發行價漲幅超10倍。

制度“先行先試”不停步,創新示範帶動效應

創業板成爲了資本市場“先行先試”的試驗田,進行了一系列貼近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發展特徵的制度嘗試和創新,平穩起步並穩定運行,爲資本市場積累了制度建設經驗。

例如,自啓動之初,創業板就施行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這是境內資本市場首次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上做出的有效探索和制度安排。早在2012年,創業板就出臺了較其他板塊更爲嚴格的退市制度,並直接推動了主板市場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市場化退市指標、快速退市、嚴控恢復上市標準等規定在主板退市制度改革中被借鑑或採納。

此外,創業板首推了“小額快速”定向增發機制,允許“不保薦不承銷”,給予市場主體更大的自主空間,其後證監會推出的“小額快速”併購機制亦是這一理念的延伸。

針對新經濟企業的特徵,創業板首推行業信息披露指引並形成體系,極大地提高了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爲後續其他板塊推行行業信息披露體系提供了借鑑經驗。

作爲資本市場“增量+存量”同步推進的改革,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統籌推進發行承銷、交易、再融資、併購重組、信息披露監管等一系列基礎制度創新,爲後續全面註冊制改革積累了有益經驗。

整體來看,創業板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內容透明、層次清晰、形式統一的監管規則體系,爲打造具有獨特產業結構氣質的創新成長平臺夯實了制度基礎。

以支持優質科技企業持續發展爲導向,創業板構建了一套符合創新企業要求的再融資、併購重組以及股權激勵制度體系,努力打造上市公司創新成長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

註冊制改革落地後,創業板設置更加市場化的重大資產重組制度,進一步擴大交易各方博弈空間,增加定價靈活性,將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股份發行底價從市場參考價的90%下調至80%。截至2024年10月25日,創業板累計實施完成496單重大資產重組方案,涉及交易金額5547.78億元,募集配套融資金額合計1306.05億元,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同時,創業板實行更加靈活的股權激勵機制,引入的第二類限制性股票放寬激勵對象限制,同時兼具折扣優勢和出資時點優勢,激勵作用更加明顯,爲公司吸引和留住創新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2024年10月25日,創業板上市公司已推出736單向激勵對象授予第二類限制性股票的有關計劃,涉及股份數量63.88億股。

15年來,創業板的示範帶動效應,形成了支持創新驅動發展的社會基礎和市場內生力量,使得全社會創新創業的氛圍更加濃厚,堅定了創新資本投早投小投科技信心,有力提升了創新資本形成效率,推動着創新成長企業成爲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戰略性轉型的中堅力量,助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一大批在各自領域的技術領軍人才,在創業板成功創業,一羣懷揣創新夢想的企業家有了大展拳腳之地。創業板建立了資本與人才激勵的堅實紐帶,激勵科技人才投身創新大潮,據不完全統計,創業板有161家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曾就職於高校或科研院所。這是對高層次人才、技術團隊走出高校、科研院所或歸國投身創業大潮,進而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最強效、最具帶動效應的激勵,也是培育企業家精神的重要搖籃。

創業板市場的發展,推動創新與資本的正向循環。據不完全統計,有695家創業板公司在上市前獲得近2569家次創投機構投資,投資金額699.94億元;以目前股價模擬測算,投資增值率近10倍。其中,有205家公司爲註冊制下新上市公司,獲得933家次創投機構投資,投資金額合計282億元。同時,也有效帶動了一大批創投機構成長壯大,並引導其積極投入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型企業。諸如陽光電源、沃森生物、中偉股份等衆多知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曾得到創投資本支持,這些創投資本在順利退出後又能夠繼續新一輪早期階段投資。

此外,創業板公司在內生髮展的同時,通過併購創新企業,或者設立產業併購基金的方式支持創業創新、孵化中小微企業。由此,形成了一個支持創新的生態圈,引導資源向高效率、高效益、高成長的領域聚集,打造產、學、研、資共同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良好生態。

展望未來,創業板將堅守服務優質科技企業的使命,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着力完善適應新質生產力特徵的發行上市、再融資、併購重組、持續監管等制度機制,全方位加大對優質科技企業的包容性、適應性和精準支持力度,引導更多先進生產要素向科技領域聚集,加強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監管,推動上市公司提升質量和投資價值,促進科技、資本和產業高水平循環。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曉翀 編輯 陳莉 校對 劉軍

來閱讀我的更多文章吧

張曉翀

新京報記者

記者主頁